歸海衛留下燕將鍾方在新昌城虛作聲勢守城,率二萬精騎連夜撤離,行至居就之地,聞知公孫英率二萬兵才行了百里路程,尚未出居就之境。漢軍騎兵正在前方數十里之處紮營。歸海衛道:“彼軍駐紮居就不進者,為忌憚我軍尾隨之故也。王騰恐怕親在軍中。”遂令軍停止前進,對蓋班、黃梟等道:“我軍得脫離新昌孤城,誠為萬幸,王騰軍在前阻路,我不宜與其相戰,當避之。大將軍所領步卒南下走東部都尉至樂浪郡,今方行軍一日,還未出居就之境。我當從間道而進,以相接應護衛大將軍。”

蓋班道:“大將軍所部皆步軍,又攜帶輜重,一日急行軍也不過百里,恐王騰騎兵追及,丞相宜提軍遂王騰之後,牽制其軍相護衛為宜。”

歸海衛道:“王騰所部兩萬餘軍,皆精銳鐵騎,數個時辰便可行軍百里,今在居就突然駐紮不進者,一則黑夜不便用兵,其恐孤軍深入,有所閃失。二則我軍從新昌尾隨而來,軍力與其相當,其未敢再輕易追襲大將軍。我軍數次撤退之後,只有五六萬人,不宜再交鋒,以免折損兵力。有吾騎兵在後,大將軍必然無危也。”於是便傳令眾軍折道向南十餘里之處間道,避開縱橫兵馬,準備接應公孫英前往東部都尉。

原來縱橫率軍向東追襲公孫英,大軍急馳兩個時辰,已經快要追及,忽然哨探來報,說歸海衛已經盡率餘下燕軍騎兵尾隨而來,亦有兩萬餘眾。縱橫聞報,便傳令全軍就地駐紮,對諸將道:“黑夜不便用兵,今歸海衛又率燕軍尾隨而至,不便再追擊,且先歇軍,再做進退。”

展鴻道:“前部燕軍步卒即將追及,若此時歇軍,恐燕軍逃脫也。”

縱橫道:“無妨,歸海衛所領兩萬餘騎兵,方是要害之處。今追擊燕軍步卒,非丞相之令,乃吾自為之,今見用兵不便,便可止矣。偽燕殘兵不過數萬之眾,逃脫不出我軍掌中,吾料丞相已經有所安排。”於是便在居就野外紮營歇軍。

再說領英已經提大軍進入遼陽城,估測大戰形勢,燕軍雖然已經迴天無力,然尚有五六萬精兵,恐其東走再據險頑抗,如再平定還需費時費力。領英遂命楚月、成業二將道:“新昌旦夕便可被我軍攻拔,燕軍必將東走樂浪、帶方二郡,你二人可領吾軍中二萬軍,速從遼陽南下,只取東部都尉。吾料燕軍東走,為王驃騎所牽制,必費時日,你二人二萬軍能在其到來之前趕到,斷其歸路,吾再引軍圍之,則歸海衛所部軍可擒也。”二將領命,便帶軍馬,連夜向東部都尉開拔。

遼陽城原來尚有展鴻與焦勇所領漢軍八千人,因為北澤負傷,縱橫於是又調將軍展鴻前至新昌來替代北澤。領英今又率

四萬人至,遼陽兵力甚多。領英尋思楚月、陳業二將已經率兵扼守東部都尉,斷燕軍去路。然若要克定歸海衛燕軍,還需得遣軍相助縱橫,才可以對燕軍形成合圍之勢。於是又召習甲、管奉二將道:“燕軍還尚有五六萬軍馬,皆在歸海衛掌握之中。吾已經斷其東去樂浪郡去路,你二人可再領軍一萬五千人,明日一早便開拔東部都尉,歸海衛將率燕軍至此經過。你二人見其軍來時,可相助王驃騎在此圍擒燕軍。”二將領命,便各自去收拾軍馬,欲做來日出發準備。

領英便與焦勇、令狐申領萬餘兵馬在坐鎮遼陽城,焦勇前番歸降縱橫,縱橫留其守遼陽,便又來拜見領英,領英撫慰之。領英又聞知皇甫照病亡、聞人亮自裁之事,不勝嗟嘆,道:“燕朝亦不乏忠臣良將,然棟樑皆催折,大廈豈能不傾乎?”又聞知北澤負傷,領英親自來探視,北澤心中慚愧,領英勸慰北澤道:“王驃騎昔日為奮威將軍,用兵不急不躁,其行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正合孫子兵法精髓。將軍用兵,當以王驃騎為借鑑,需得戒驕戒躁也。”北澤流涕相謝領英。

領英便坐鎮遼陽城,對左右道:“偽燕今日終於可以剿滅,遼東終於可以平定。我軍可再今歲之前返回長安也。”左右皆稱賀。領英便具表章,將遼東戰況形勢奏聞長安。命邊班領探馬數十人打探軍情,傳遞訊息,雖然身在遼陽,然前方戰事軍情,領英皆能及時知曉。

公孫貴在汪謙與公孫鵠、崔英、方虎等護衛下,又得高句麗國主出兵護送,已經進入樂浪郡地界,至樂浪郡治所王險城,便在此駐紮。公孫貴本欲走帶方郡帶方縣停駐,然汪謙道:“帶方郡本樂浪郡所分出之地,王險城城池甚堅固,勝過帶方縣地勢,殿下且再此駐紮為便。如情急之時,再退帶方縣不遲。”公孫貴從之,於是便入王險停駐,整頓安歇,設立王府,等待歸海衛率燕軍到來。

話說公孫英與史燎領二萬步軍向東部都尉速行,然其軍攜帶有輜重,每日急行軍也只能走百里路程,急走了一日,出了居就之地,軍士皆不堪勞累。史燎對公孫英道:“將軍所率皆步卒,又帶有輜重,行軍遲緩,恐賊軍追及,請大將軍丟棄輜重,輕裝前進,速至東部都尉,以免行軍遲緩為賊軍所圍也。”公孫英見離東部都尉不過一日路程,且還有歸海衛大軍在後護衛,不願意將輜重丟棄,對史燎說道:“我軍東撤以來,輜重財貨盡失,今軍中所運,乃退往樂浪郡之資也,不可棄之。再行一日,便可到達東部都尉,賊軍雖然來,彼時我已經入樂浪郡,可無憂也。”於是仍攜帶輜重而進。

而領英所領遼陽漢軍楚月、陳業

二將二萬兵馬,迅速從遼陽望東部都尉開拔,兩日間便急行軍三百餘里,已經搶在燕軍之前抵達東部都尉,此地有高句麗千餘兵馬駐紮,見漢軍大舉前來,高句麗守軍遂望風而走。楚月、陳業二將便引軍佔據東部都尉各處要隘,遍插漢軍紅旗,扼斷燕軍東走樂浪郡去路。

而習甲、管奉二將所領一萬五千軍馬,也從遼陽倍道而進,一日急行軍一百五十里,前鋒亦即將抵達東部都尉境內。

公孫英與史燎夜裡歇軍半晚,黎明時分又領軍向前,走了半日,行至鳳山,距離東部都尉還有五十餘里,忽然哨探來報,說潛龍已經遣漢軍數萬從遼陽速至東部都尉,今已經奪取關隘,扼守險要,此路已經不通。

公孫英聞報大驚失色,一時間六神無主,仰天長嘆道:“賊軍如此之速,難道從天而降東部都尉乎?”又急忙與史燎商議道:“若東部都尉被賊軍佔據,我軍去路便被阻斷矣。今進退失據,似此如之奈何?”

史燎道:“末將曾提醒過大將軍,丟棄輜重,倍道而行,如大將軍依照末將之言,今早已經過東部都尉矣。大將軍不捨輜重,遂讓賊軍佔得先機,搶我一步先抵達東部都尉。現去路被阻,我軍陷於不利之境,唯今之計,只好在此駐紮,等待丞相兵馬前來,合軍一處,再奪東部都尉,方可脫離困境也。”

公孫英無奈,只好從史燎之計,便在鳳山駐紮兵馬,以待歸海衛軍前來。方駐紮不久,忽然哨騎又來報道,說西北方向居就之地出現一支漢軍,約有萬餘人馬,也正在望東部都尉開拔。

公孫英聞言愈報愈加恐懼,又急忙問王騰軍馬與歸海衛軍馬現在何處,史燎對公孫英道:“大將軍休要焦躁,王騰所部騎兵,一日半時間未能追上我步軍者,乃因丞相所部軍馬在後為其掣肘也。今且在鳳山駐紮,吾料正午之前,丞相軍馬必有訊息。”公孫英從之。

歸海衛率兩萬騎兵夜間繞道而行,夜間大軍迷失道路,前有水阻路,又無渡河舟船,燕軍遂只得歇軍等待天明再啟程。行至巳時時分,也到達東部都尉境內,哨探來報,得知公孫英與史燎正在鳳山駐紮。歸海衛又問王騰軍馬現在何處,哨探來報,說縱橫兵馬亦夜裡在居就歇軍,現也正向東部都尉開來。

歸海衛心中憂慮,對蓋班等將道:“我軍自從且慮撤離,距今不過數日,吾料知潛龍佔據且慮之後,必率主力進駐遼陽。其若聞知我東走樂浪,定會遣軍前來攔截。今且率軍速行至東部都尉,進入樂浪境內,我軍便可轉危為安也。”

蓋班道:“此地距離東部都尉不到百里,我軍騎兵速行,兩個時辰便可到達。王騰雖然來,我軍已經進入樂浪郡矣,丞相可

領軍速行。”

歸海衛憂心忡忡道:“太子此刻已經到達樂浪,吾可安心。然我軍四萬餘眾,尚未出東部都尉。若潛龍提軍搶在吾軍之前佔據東部都尉,我去路便被阻斷,如此我四萬大軍將處於危險之境地也。”

蓋班道:“潛龍所提賊軍主力尚在遼陽,其定然不如我軍之快。丞相勿要擔憂,且引軍速行。”

歸海衛心中忐忑,只好引軍速馳東部都尉,方行的數十里,忽然遇見公孫英軍中哨騎,前來報告軍情,說漢軍已經搶先駐紮東部都尉,大將軍正駐軍鳳山,以待丞相兵馬前來,合軍一起奪路。

歸海衛聞報,見漢軍果然搶先一步佔據東部都尉,仰天長嘆道:“吾未曾叮囑大將軍丟棄輜重倍道而行,失算一步,乃讓潛龍佔得先機!有道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