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251章 鬥帥鬥將再鬥兵 用謀用略再用武(第1/2頁)
章節報錯
卻說偽燕驃騎將軍公孫彪商議是否該守徐州,武將皆欲要守,欲與漢軍決戰。軍師周遂以及文官等皆欲要棄,認為漢軍三路進攻,徐州早晚難守,不如北走山東。公孫彪猶豫不決。周遂道:“將軍既然不願不戰而走,且試提軍與賊軍相戰,如果然能贏,可擊退賊軍,或可以守住徐州不用北撤也。”
公孫彪尋思公孫霸並未要自己北撤,而徐州尚有燕軍十餘萬,如不戰而棄守徐州,實在不甘,遂從周遂之言,對麾下道:“諸公皆言之有理,然不戰而走,將徐州拱手讓於陳功,非明智之舉。吾尚有大軍十餘萬,足可與賊軍一戰,如戰不利,再言撤退。”
眾文武聞之,遂不再爭論。於是公孫霸一面整頓城防,一面也欲做撤退準備,先將徐州金銀財寶,派人裝車運至冀州鄴城。
順安31年春正月底,章武在彭城已經休整一月,一切皆準備齊當,便準備向下邳進軍。伍玄麾下將軍雲迎也整頓廣陵軍馬五萬人,以二萬軍屯駐廣陵境上,以防東海郡燕軍,與原領英麾下來荊州將領闞修、石苞二將,提兵三萬準備向彭城而進。
劉察在壽春亦派遣將軍張界率兵三萬從南邊進攻徐州,三路軍馬已經齊備。章武遂決定二月初一進軍,傳令三路人馬,圍攻下邳。
章武令洪超率二萬軍守彭城,親自提九萬大軍,與軍師趙山率領麾下九員大將,誓師向下邳大舉進發。
公孫彪聞知漢軍三路而來,遂召集麾下商議,公孫彪道:“今賊軍三路十餘萬人馬攻我下邳,諸君有何迎敵之策?”
周遂進言道:“賊軍三路而來,其勢甚大,我軍宜守不宜戰。待其屯軍日久,師老兵疲,必然退去也。”
公孫彪遂問周遂道:“軍師且言詳細,如何部署方可安守下邳?”
周遂道:“賊軍三路而來,其中以西路陳功所部為主力,將軍可親率主力應之。東路賊軍不過數萬人,將軍可令貫丘刺史提本部人馬牽制之。南路賊軍,亦不過數萬人,可領鍾方將軍提兵三萬拒之。某率領三萬軍守下邳,為各路支援。如此部署,便可阻止賊軍前進。”
鍾方遂道:“賊軍三路前來,我軍只需破其一路,其他兩路便知難而退矣,何須三路分兵迎之?”
周遂道:“鍾將軍此計不可也,如我只防一路,固然可以破之。然其他兩路賊軍必然將奪取下邳,下邳若失,我縱然能勝一路賊軍,也無所歸處,只有北走矣。”
淳于麟進言道:“東、南兩路賊軍不足為懼,只有陳功所部人馬甚眾,為我勁敵。末將請驃騎將軍率兵迎戰陳功,末將領兵與貫丘刺史共擊廣陵賊軍,如不能破,甘受軍法。”
公孫彪聽罷眾人意見,遂決議道:“吾率
主力五萬軍,前至小沛抵禦陳功賊軍,淳于將軍可率兵二萬人,與貫丘刺史共牽制廣陵賊軍。鍾將軍可領本部兵馬相敵壽春來敵。軍師率餘下兵馬守城,供應軍需輜重。如戰事不利,可再退往下邳堅守。”
眾將得令,皆各自下去整頓軍馬,前往迎敵。
不數日,章武已經提兵進至小沛,趙山對章武道:“小沛與下邳互為掎角之勢,欲取下邳,先據小沛。吾料公孫彪必然將提重兵前來防守小沛,將軍即可在此與其決戰,如擊敗公孫彪,佔取小沛,則下邳將是吾軍囊中之物。”
章武點頭稱善,傳令紮營,準備攻打小沛,忽然得報,說公孫彪親自提兵五萬餘人,前來小沛助戰。
章武遂問趙山道:“今小沛有史燎所部三萬軍屯紮,現公孫彪又提五萬軍來,其兵力幾乎與吾軍相當。軍師以為吾軍可以同燕軍決戰否?”
趙山道:“燕軍雖然兵力與吾軍相當,然今雙方軍勢有變,我軍屢戰屢勝,攻城略地,皆無不下之,兵勢強盛,燕軍屢喪城失地,士氣消沉。吾料此戰我軍勝算頗大,將軍只需在此破公孫彪軍主力,徐州必然光復,則黃河以南,將再無大戰事。”【*愛奇文學#~免費閱讀】
章武聞言意乃決,遂在小沛屯駐軍馬,將九萬大軍列成趁勢,欲要同公孫彪軍決戰。
小沛守將史燎率兵三萬拒守之,不多時,公孫彪引軍進駐小沛,兩軍會合,遂有兵力八萬人,公孫彪在小沛城上見漢軍在小沛前列陣,軍勢強盛,槍刀森布,心中不禁吃驚。
史燎前來請令,公孫彪遂道:“排儀仗出城,待吾一會陳功這廝。”
於是燕軍出城列陣,公孫彪率百餘護衛親兵,從軍中出,遣人傳話漢軍大營:“大燕驃騎將軍請折衝將軍答話。”
章武見公孫彪請答話,乃問趙山意見,趙山道:“將軍既然揮師取下邳,又何介意陣前一會呢?”趙山對燕軍使者道:“折衝將軍已經位進前將軍,且回命你主帥,可以前將軍稱呼也。不然,前將軍拒見。”
使者回報公孫彪,公孫彪微微笑道:“陳功這廝,追隨漢中偽王,現不過是前將軍,吾官位高出其許多,屈尊見之,其還不欲領情。”遂只好改口傳話道:“大燕驃騎將軍請前將軍答話。”
章武隨領護衛出於軍前,兩軍射住陣腳,二帥相距一百步,互相答話。
二帥皆彼此久仰大名,昔日濟北、臨淄一戰後,十數年未曾會面。公孫彪見章武從漢軍陣中而出,睜眼觀之,見章武鬚髮斑白,然英武仍在,不禁心中微驚,遂在馬上拱手道:“在下久聞將軍威名,昔日將軍鷹揚山東,縱橫青徐,英名震動中原。不想將軍今日鬚髮斑白,還率行伍於疆場之中爭鬥,如一旦不測,恐損將軍
一世英名。將軍既然已老,為何還戀戀不忘兵權呢?”
章武觀公孫彪,見其也已經年過半百,鬚髮亦白,聞知公孫彪此言,乃在馬上哈哈大笑道:“公孫將軍此言差矣!漢室不興,漢地不復,吾誓言不卸甲也。太公八十而領軍,廉頗六十尚上陣,吾不過才五十,何老之有?若論貪戀兵權,將軍不也是須發斑白,仍然提卒於陣前嗎?”
公孫彪遂道:“將軍今日提軍十萬,欲要與吾決戰。然吾在徐州亦有十萬雄兵相待將軍,不知將軍心中畏懼否?”
章武笑道:“吾既然提軍前來,何言畏懼乎?徐州本大漢疆土,為你公孫氏相奪,吾今不僅要光復徐州,還將恢復山東!你如知罪,便可奉還漢土,率眾逃歸遼東舊地,尚可赦免。”
公孫彪仰天哈哈大笑道:“如要吾退還遼東,且看你能否勝吾十萬雄兵。今吾拒徐州,兵多糧足,無懼你來犯。吾有一言,將軍可奏命你主,雙方割據而治,即可不動刀兵,也全三軍將士性命,將軍意下如何?”
章武正色道:“吾奉漢中王敕命、潛龍軍師將令,特來收取徐州,今至於陣前與你見面者,乃奉勸你等可率眾歸降也。豈能與敵定立合約?如將軍無無歸降之意,便可不用多言,一戰決之。”
公孫彪聞言又呵呵大笑,對章武道:“吾豈懼你?吾只是為三軍將士、徐州百姓著想也。今既然將軍欲戰,吾即便奉陪。”隨即命軍中:“取我方天畫戟來!”
燕軍聞之愕然,然不敢違令,急忙取公孫彪兵器,公孫彪執方天畫戟在手,對章武道:“吾聞青州陳功,勇力蓋世,吾也曾為遼東三甲之次,現在將軍已老,吾亦年輕不再,不知將軍現在可還敢與吾一戰乎?”
章武遂道:“將軍既然請戰,吾豈能拒絕之?”於是命取兵器來。
趙山見之,遂上前勸諫章武道:“將軍乃三軍主帥,漢中王麾下方面大將,身負重任,不可再輕易上陣。將軍一身關係三軍安危,不必與敵陣前相鬥。”
章武笑道:“今日陣前相鬥者,非同尋常也。敵軍主帥叫陣,如吾不迎戰,恐敵軍笑我膽怯耳。軍師休要憂慮,吾雖然年過五十,氣血尚未衰也。”於是提槍出馬,對公孫彪道:“請將軍賜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