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聞知燕軍如此,心下疑惑,不知公孫霸何意。欲要親自提兵前往奪回遼西,然見燕軍此番異常,恐有計謀,薊城乃幽州治所,大將不可輕易離開薊城。縱橫尋思需要奏聞長安。於是便命麾下將軍王橫再率兵兩萬前往遼西郡支援。再具表請奏長安,令飛騎傳送。

燕軍發兵攻打遼西長城,奪取肥如、盧龍,此軍情十日之後長安方知。華武帝便召叢集臣商議,道:“偽燕不遵漢朝,公孫霸此番悍然出兵犯境,是欲要奪取幽州乎?然其取下肥如、盧龍二城止兵不前者,意欲何為?莫非燕軍有謀?”

領英出奏道:“以臣觀之,我軍與燕軍在遼西長城相持,而長城險要為我軍所佔,公孫霸欲要割據遼東,其必然將奪取長城險要,佔據遼西郡全境,方可穩固。公孫霸此番出師犯境者,乃在於奪取遼西險要,佔取地利之便。其此時尚不足以西犯幽州也。所以燕軍取下遼西,便停止西進,不欲與我軍相戰。”

華武帝道:“誠果真如此,丞相以為該以何策相對應之?”

領英道:“可令驃騎大將軍率軍退守右北平,將遼西

郡讓於偽燕。如此,便能暫時安定遼東局勢。待中原部署停當,時機成熟之時,便可一舉再收回也,進而平定遼東。”

大將軍陳功聞言遂出奏道:“如若將遼西險要送與偽燕,我軍將失卻地利也。偽燕若乘機在遼西部署重兵,修整防守,日後我軍若欲平定遼東,恐更廢軍力也。不如趁此時再奪回,地利在我,則無憂燕軍西犯。”

領英奏道:“大將軍之言,雖然合乎一時之權宜。然以臣觀之,遼西長城險要兵家必爭之地,公孫霸欲要割據遼東,必然不惜代價取之。而我若發兵相爭,勢必又引起雙方大戰,此時時機未熟,不宜開戰。我軍已經定取天下,偽燕龜縮遼東一隅,其萬萬不是中原敵手也。佔據其一遼西險要,於中原來說無足輕重。只要其不再發兵西犯幽州,中原便可以暫時相容。待來年戰機成熟之時,一舉便可收回尚不遲也。”

劉察遂也出奏道:“大將軍之言雖然合乎時宜,然臣以為丞相所見更遠。我若再奪下遼西長城險要,勢必引發大戰。且遼西郡若在我手,必然使偽燕警覺震怖。今且不必再奪回,稍安偽燕之心,向其示弱,以麻痺公孫霸。陛下已定華夏九州,待戰機成熟之日,如再定遼東,猶如以石擊卵耳,何憂遼東不能平定乎?”

華武帝聞言遂道:“既然丞相與御史大夫所見相一致,便可傳令驃騎大將軍暫且收軍罷戰。”

領英遂奏道:“遼西距離中原有五六千里之遙,軍情萬急,請陛下速下詔,臣令邊班前往傳命於驃騎大將軍。”

華武帝隨即下詔書,領英即傳令屯騎校尉邊班入內,以詔書交付,囑咐道:“你善於奔襲,且坐騎赤烏馬日行千里,便可將詔書火速傳達幽州驃騎大將軍。”邊班領命,即將詔書裝入御賜褡褳之中,跨上赤烏汗血寶馬,出長安城,一騎絕塵,飛馳薊城而去。

邊班連續賓士四日,每日夜裡只歇息三個時辰,便從長安馳至薊城,傳達詔命與縱橫。縱橫遂接受詔命,便令習甲、麻準、王橫等撤兵退入右北平拒守。

縱橫見邊班赤烏馬甚為非同尋常,便問邊班道:“吾觀邊將軍此馬,非同一般,非中原所產,亦非北地所出,敢問來自何處?”

邊班便將此汗血寶馬產自西域,乃西域長史班錯所贈等告知縱橫,縱橫聞言而驚,便又問道:“邊將軍是騎此馬從長安而來向幽州傳達天子詔命,中途未曾換馬乎?且問從長安到此,將軍費時幾日?”

邊班答道:“然也。末將從長安至此,費時四日。此馬日行千里,夜間休整三個時辰,補足草料飲水,尚還能行數百里。”

縱橫聞言大驚讚道:“正乃神駒也!邊將軍得此良馬,可謂飛將軍名副其實

也。”於是款留邊班一日,便具表回書,仍令邊班送回。

原來從長安到遼東薊城,道路曲折,約有近六千里,如用驛馬傳送,也需要五六日時間,而邊班所乘汗血寶馬,是千里神駒,極有耐力,所以能以一馬之力,便能在四日之間從長安馳至薊城,及時傳達詔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