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263章 弟匡漢室兄助賊(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使傳諭遼東公孫霸歸降,公孫霸聞知要交出傳國玉璽,送子為質等,大怒,遂質問漢使吳河道:“孤若不從之,漢主欲待將孤如何?”
吳河絲毫不懼,擲地有聲說道:“燕王雖然為遼東藩屬,然亦非胡族。中原上國,華夏一統,自古皆然,此等燕王皆知,無需本使再贅言。漢定天下,必然九州一統,金甌無缺。燕王若不歸服中原上國者,恐遲早敗滅。在下本一傳達諭命使者,傳諭使命乃本使之職責也。至於燕王接受與否,非在下所能左右。”
公孫霸道:“漢主奪孤大燕之地,與孤不共戴天,孤正欲起兵剿滅之,且莫說與劉建夏講和。如劉建夏果有誠意,便將幽州奉還大燕,孤據幽州而王北方,兩主並治天下,尚可相協商也。今欲要孤向劉建夏稱臣,斷然不可。孤尚有雄師十萬,劉建夏欲要遼東,且領軍來取。”遂拒絕諭命,令將吳河扣押遼東,逐其從人。
歸海衛等見之,不便相勸。而御史大夫汪謙聞知公孫霸又扣押漢使,急忙入燕王宮,闖入宮中,伏地向公孫霸勸諫道:“大王不可拒絕漢主講和,如此恐遼東將危矣。”
公孫霸見汪謙又來勸諫,遂質問道:“卿前番忤逆孤意,孤已經不做計較。今番奈何又如此耶?”
汪謙道:“漢主遣使前來傳達講和之意,以臣料知,其必有誠意。今大王扣押其使者,恐惹怒中原,於大王不利也。”
公孫霸哈哈大笑道:“劉建夏欲要孤交出傳國玉璽,向其稱臣。孤即便失去中原,也不可如此不堪,只見一使傳令,便俯首稱臣也。孤尚有精兵十萬,足以再與劉建夏一戰,勝負尚未知也。”
汪謙見公孫霸不聽,遂跪地勸諫道:“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大王縱然不欲與漢主講和,也不應當扣押其使者,還請大王釋放漢使,以禮送其回也。”
公孫霸道:“孤今扣押漢主使者,正是向漢主示威也!卿可退下,不必再言。”
汪謙還欲要勸諫,歸海衛遂使眼色,阻止其再言。公孫霸已經令甲士將吳河執下,押送收監。
原來公孫霸見吳河甚有才德,尋思吳江是其兄,今既然來至遼東,便可令吳江說服其弟,歸於帳下,為己所用。公孫霸本就要割據遼東稱王,不欲臣服中原,漢朝使命雖然已經傳達,然其並無從命之意。
公孫霸囚下吳河,夜裡便召衛尉吳江入宮,吳江為避嫌,並未參加召見漢使之會。聞知公孫霸召,遂夜入燕王宮中來見公孫霸。
公孫霸命吳江坐,對其道:“前番在中原之時,卿之胞弟吳河不願出仕於孤。今乃歸順劉建夏,奉其命前來遼東講和。孤見令弟賢淑德才,遼東尚無也。卿既然為其胞兄,可前往說服之,如能歸服
孤麾下,孤將以燕王相位相授。”
吳江心知其弟難以說服,然不敢不奉命,遂對公孫霸道:“臣弟秉性倔強,恐言辭難以說動。既然大王以高官厚祿相授,待臣前往試說之。”
公孫霸道:“孤故意將令弟執下,收押在監。今卿可前往監中,令軍放出,迎人府第,細細相說之。”
吳江於是奉命前往監中,令守卒釋放出吳河。吳河出監,軍士引至吳江前,吳江遂上前,執其手大哭道:“賢弟今日到遼東,為何不前來見愚兄乎?賢弟已經不念同胞骨肉之情乎?”
吳河見是其兄吳江,大驚,又見此情形,心中已經猜知其來意,必然是公孫霸令其遊說自己歸順。吳河遂掙脫吳江,退後先對吳江一拜,然後起身道:“此一拜,乃是為弟拜兄也。吾與你雖然為同胞兄弟,然你心術不正,趨炎附勢,殘害忠良正直之士。吾與你早已經斷絕兄弟骨肉之情矣。然你仍是吾胞兄,為弟者不可對兄無禮,遂今拜你一拜。吾奉漢朝皇帝詔命,前來傳諭遼東,必然以國家大事為上。吾非為私事而來,不便於兄相見,還請兄諒解之。”
吳江忙勸道:“非也,為兄見賢弟為燕王所執,於是連夜求告燕王,得其准許,才得以釋放賢弟。還請賢弟至為兄府上一聚,見過嫂嫂侄兒罷。”
吳河道:“吾已經與你斷絕骨肉親情,又何必如此?”
吳江聞言潸然淚下道:“賢弟自認為道德高潔忠孝義節之士,為兄不擇手段,惡名遠揚,才與為兄斷絕關係。然你我皆一母所生,血濃於水,血親豈能割斷?賢弟自以忠孝友善為標榜,連胞兄嫂嫂侄兒都不願見,何乃如何絕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