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傳車與郝昌、皇甫紀率三萬人馬衝至,便一齊進攻衝殺燕軍,燕軍隨即便不能相敵,歸海衛在大營見之,恐燕軍大敗,遂又盡出營中兩萬人馬,令林靚率領前往接應燕軍回營。

公孫鴻與盧飛、邊班二將戰十餘合,不能勝,遂棄戰而走,令軍衝殺,兩相混戰多時,忽然封傳車又領軍到,公孫鴻心中驚訝,便有撤退之意。然已經不及,封傳車、獨孤虎等勇將,率領精兵奮力相戰燕軍,五萬燕軍大敗,折損一兩萬人,連忙望大營而走,林靚率兵前來接應,方撤回營中。

文雄率兵攻打燕軍大營甚急,燕將袁布已經不支,歸海衛見狀,遂對公孫鴻道:“賊軍勢大,湖縣大營已經不能守,將軍且率部退往陝縣駐紮。”

公孫鴻無奈,遂只得聽從歸海衛之言,率兵棄湖縣大營,撤往陝縣。領英見漢軍得勝,遂命令全軍到:“今敵軍已經落敗,你等可趁戰勝之勢,一舉擊破公孫鴻!”

眾將得令,率兵奮勇向前,公孫鴻與歸海衛急忙棄掉湖縣大營,率眾望東而走。領英命獨孤虎、封傳車二將,率領數萬精騎追擊之,燕軍風聲鶴唳、丟盔棄甲。湖縣之役,公孫鴻大敗,九萬大軍還剩得五六萬人退至陝縣,其中多有帶傷者。

領英遂取下了湖縣,俘獲燕軍輜重甚眾,又俘虜燕軍兩萬餘人,大獲全勝。領英已經大破公孫鴻,遂在湖縣犒勞三軍,又將

燕軍俘虜皆遣回關中聽用。領英對眾將道:“公孫鴻一戰即敗,燕軍軍心動搖。吾料知公孫霸必然又啟用聞人策,今可在其未至之前,我軍率軍攻下陝縣,奪下弘農郡,再與荊州前將軍相會合,則可取洛陽。聞人策再來,吾已經不懼也。”

於是眾將領命,次日晨,封傳車、獨孤虎、郝昌、皇甫紀、盧飛等勇將,率步騎五萬殺至陝縣,公孫鴻方立足未穩,便被漢軍攻擊,不能支援,遂又與歸海衛率敗軍四萬餘人向洛陽而退,駐軍新安。封傳車奪下陝縣,文雄又率兵襲取了弘農郡,漢軍軍勢大盛,自弘農以西,紛紛歸誠。

燕朝聞知公孫鴻初戰即潰,漢軍已經佔取弘農,上下震動。公孫霸急忙詔令聞人策仍復以原職,再度前往新安接替公孫鴻。皇甫照、汪謙等皆不敢有異見。聞人策再度復出,遂至新安,聚集敗兵,整頓防守,得以穩定形勢,領英聞知聞人策又被啟用,遂屯軍弘農,暫停進軍。

公孫霸又急調幽州冀州等地兵馬約有十萬人前來洛陽駐守,燕軍東線公孫彪方與揚州軍相持於壽春,兵力也吃緊。洛陽之兵在中線與荊州軍相持於宛城,公孫霸已經無多少可用兵力。燕朝上下皆恐慌,公孫霸對聞人策詔令道:“朕將大燕洛陽皆託付於卿,卿可努力之。”聞人策上表謝恩道:“如新安不守,臣唯有自裁謝罪耳。”

公孫霸便又將五萬燕軍拔給聞人策,聞人策收聚前番兵馬,又有十萬餘軍駐紮新安。領英甚為忌憚,便決議不先取新安。先將主力屯守弘農,遣獨孤虎、洪超二人領精兵三萬人,從弘農向宛城增援,欲要與荊州軍攻下宛城。

卻說前將軍陳章武與軍師將軍趙山屯駐襄陽,九月接得漢中王北伐進軍命令。於是令水師將軍張寵、王節等率水師屯守襄陽,章武與趙山率展鴻、左超、陳業、楚月等將,提荊州軍步騎六萬餘人,前來攻打宛城。

偽燕宛城守將鎮南將軍公孫車率五萬兵拒守,聞知漢軍前來,鎮南將軍公孫車命平南將軍郭奮統一萬五千軍屯守濮陽,定南將軍呂景統一萬屯守棘陽,自領兩萬餘人駐紮宛城。

章武領軍至南陽郡內,數日之間,南陽郡南部數縣皆攻拔之,便推峰至棘陽,呂景向公孫車告急,公孫車遂親自提兵二萬人前來棘陽相守。

趙山對章武獻計道:“燕將公孫車智謀不足以守宛城,今觀其部署,分兵三處屯守,容易被我軍各個擊破。聞知公孫車親自來救棘陽,宛城必定空虛。將軍且先提兵攻打棘陽,卻另出奇兵,從比陽縣而進突襲宛城。公孫車聞知必然退軍還保宛城,則將軍便可趁勢攻克棘陽,提兵再攻濮陽,濮陽燕軍必然不是將軍對手,如此,便可略定宛城以南

。”

章武從之,於是提四萬軍攻打棘陽,卻令展鴻與楚月二將,領二萬精兵繞道比陽縣偷襲宛城。公孫車聞報,大驚道:“宛城現在空虛,若被賊軍攻陷,吾將失去根據也,今需得回兵防守。”

呂景道:“將軍若撤兵還守宛城,則棘陽將陷於賊手,此該如何?”

公孫車道:“今賊軍勢大,吾軍可退守宛城為上,且先棄棘陽。容吾再向陛下請兵來援。”遂與呂景棄守棘陽,率軍回駐宛城。又向公孫霸上書告急,請求發救兵前來。

章武見燕軍還保宛城,遂提兵佔據棘陽。又整軍前來攻打濮陽,濮陽守將郭奮率軍拒守,章武用四萬軍圍住攻打,郭奮率軍在城上拒之。趙山又用挖地道之計,用千餘軍士兩夜時間掘通濮陽城內地道,荊州軍從地道趁夜而入城,裡應外合,攻破宛城。燕軍猝不及防,見城池被陷,郭奮引萬餘人馬只好撤出,逃往宛城。章武又奪取了濮陽,俘獲燕軍數千人。便又提軍北進,陳兵宛城之下。

趙山對章武道:“我軍數次前來攻戰宛城,皆得而復失。宛城地勢為兵家要衝,且有燕軍重兵防守。今吾軍只有六萬人,燕軍雖然失去濮陽,然仍能據宛城以阻我軍前進。吾料公孫霸必然會派遣援軍,將軍可再調武昌軍前來相助攻打,方可勝之。”

於是章武便令右將軍武兼文,統領武昌步騎前來相助攻拔宛城。武兼文駐兵武昌,有精兵步騎兩萬人。早有北上建功之心,只是領英臨走之際囑咐其不可輕動,如荊州軍北伐兵力不足之時,再可率軍相助章武。武兼文接到軍令,當即便將武昌城防交付水師代領,便集結武昌兩萬軍馬,誓師北伐。從江夏北上,行軍至宛城,攻克隨縣,七日之間,便兵臨宛城,與章武會師宛城城下。章武大喜,遂引軍圍住宛城,用力攻打。

漢軍八萬餘人攻打宛城,公孫車命四萬餘軍在城上奮力拒戰,一面又向洛陽告急。

時燕軍正在天水敗績,涼州失陷,西線戰事不利,公孫霸正在焦頭爛額之間,今又見宛城告急,心中煩亂。欲要親自提兵前來宛城擊敗章武,歸海衛力勸不可,權道:“荊州賊軍雖然犯境,然不足為患,陛下只需增援宛城,必能阻住荊州賊軍北進。今漢中賊軍,欲要攻取三輔,才是陛下心腹大患,陛下應該以長安防務為先。”

公孫霸遂依其言,便拔中原兵馬三萬人,以驍將韓傑率領,前往宛城相助公孫車守城。

韓傑乃冀州中山國安國縣人,驍勇善戰,兼有武略,甚能領軍,時年三十餘歲,公孫霸愛其勇武,以其為武衛將軍,統領中原之兵萬餘人拱衛洛陽。今見宛城告急,遂命其為安南將軍,統兵三萬人,以為公孫車之副,前至

宛城阻止荊州漢軍北上。

韓傑率兵至宛城,見公孫車,儀式畢。遂上城觀看荊州軍部署攻城形勢,對公孫車道:“賊軍雖有八萬之眾,然宛城易守難攻。我軍也有七萬餘人,將軍可分軍屯守宛城之外,形成掎角之勢,賊軍必然不敢輕易攻城,待其氣衰,我軍可趁勢擊之,可退賊軍也。”

公孫車用其計,便用韓傑之謀,令其率三萬人屯紮城外,自率四萬餘人屯守城內。互相呼應,如漢軍攻宛城,韓傑便趁勢襲擊救應之,如漢軍攻韓傑城外之軍,公孫車又趁勢襲擊救應之。

章武與趙山見燕軍來援,遂停止攻城,圍而不打。趙山觀燕軍城內城外屯兵之勢,深得防守之法,遂對章武道:“今燕軍屯兵為掎角之勢,互相呼應,不可輕易攻打也。且先休軍暫停攻打,待尋機在破之。”

章武道:“今燕軍援軍至,人馬與吾軍旗鼓相當,若欲硬攻之,恐非易事。不如分兵繞道襲之,軍師以為如何?”

趙山笑道:“將軍不必焦急。吾料潛龍軍師月餘之內便可攻取長安,發兵中原。我軍且在宛城屯紮,待月餘之後,若潛龍軍師兵出潼關,將軍再進軍不遲也。”

章武道:“善。”於是領軍屯紮宛城城下,圍而不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