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232章 天水誓師伐公孫(第2/2頁)
章節報錯
建夏道:“今軍務大事,皆由軍師全權代理,不必盡都奏聞孤。”
領英即出奏道:“殿下已經親至前線軍中,以示將剿除偽燕,光復大漢之意。今殿下漢中大軍,皆臨於司隸境上蓄勢待發。且請殿下下令,令荊州、揚州也出兵征討偽燕
,光復漢地。此番三路出兵,正是時機也。”
建夏道:“復漢大業,當由此而開始。”於是便令王普草擬漢中王敕命,令前將軍陳功率荊州之兵,北進中原以收取洛陽。命揚州刺史車安、相國劉察率領揚州之兵攻取壽春,收復豫州、山東等地。
王普已經草擬完畢,建夏閱過,交與領英看閱,稍作修改,用帛書謄寫好後。加蓋漢中王大印,以火漆函封,上插雉尾三根。領英奏道:“今可遣護軍將軍邊班為使,傳命荊揚。”
建夏即命邊班,將此令速傳至荊州、揚州二處,軍令到日,即可進兵。
邊班領命,即帶了漢中王軍令,跨上赤烏汗血寶馬,從天水馳往荊州、揚州而去。
領英又奏道:“殿下已經傳令荊揚,今我漢中大軍,已經休整月餘,士氣正盛。輜重棄械等皆已備齊,方今秋涼,正好用兵。陛下且下令攻打司隸,光復長安。”
建夏道:“既然如此,孤即令三軍進取三輔,軍師可擇日進軍。”
建夏進駐天水,見此番終於可以轉守為攻,大漢有望恢復。心中甚喜,於是置酒,請潛龍軍師前來共飲。領英奉命前來,與建夏對飲,君臣二人相談甚歡。
席間,建夏對領英道:“三十年前,吾從長安被貶西城,遇見隴西高士公孫範,言及三十年中天下大事,今已經一一驗之。其說三十年後大漢將幽而覆命,今已經是敵第三十年。自吾遇見軍師,便從西城翻然翱翔。建夏今得以至此者,皆軍師所賜也。”
領英謝道:“殿下洪福齊天,自然百靈相扶。圖只是略盡微功而已。”
建夏道:“昔日軍師竹廬一策,勸朕以益州為根基,在連結東南荊揚,以此作為對抗偽燕之資。再乘天下有變,三路出兵北伐。今日間此勢,猶言在耳也。”
領英道:“早定中原,早安天下。大漢萬姓便可少受一天戰火之苦也。北定中原,恢復漢朝之大事,臣不敢絲毫懈怠,今連年用兵不止,以致南方百姓人民,皆不能安生,各處錢糧賦稅皆吃緊,今三路出兵,也是逼不得已耳。吾只恐公孫霸得以喘息,將又恢復,那時候再取,恐將比現在難十倍。”
建夏嘆道:“天下戰亂多年,蒼生多受其苦,令孤心中不忍。願此役完結,中原便無戰事、四海便能安寧。”
順安30年秋九月丙寅,漢中王劉建夏在天水誓師,發兵攻打偽燕。以軍師徐圖為帥,封傳車、徐道、徐然、蔣道等為將,統兵十萬,以軍師文雄統領成倉漢軍五萬,以獨孤虎、冉輝為將,分兩路向司隸進軍。
邊班奉命傳漢中王令,騎赤烏汗血寶馬星夜賓士,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不到兩日功夫,便從天水馳至襄陽,見前將軍陳功,
傳達漢中王進軍命令。章武接令,便與趙山商議進軍之事。
邊班在襄陽休息一夜,馬喂好草料。次日正午時分,便又從襄陽向建鄴馳去,沿途並不停歇,一日半時間便奔至建鄴,赤烏馬連日賓士,頸項處出汗如血。邊班至建鄴,方清晨時分,守軍見是漢中王使者,急忙放入,邊班直奔至揚州刺史府前下馬,傳漢中王軍令。
車安聞知,急忙與劉察出府,接漢中王令。與劉察商議進軍事項,請邊班於館驛歇息。邊班歇息至次日欲要覆命,車安對邊班道:“揚州奉漢中王軍令,本月之內必然進軍,請使者為吾覆命漢中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