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海衛道:“臣資質愚鈍,一時未有方略。然朝廷多有賢能,必有除潛龍之計。”

公孫霸

聞言呵呵笑道:“軍師不過是欲要朕上朝見群臣也。既然卿提出除潛龍之策,朕明日就上朝,與卿等商議此事。”

歸海衛謝恩拜辭而去,通知群臣,明日陛下將上朝議事。

次日,公孫霸設朝,群臣拜見禮畢,公孫霸命平身就座。道:“朕自襄陽前線歸來,不曾設朝。民政國事等自有丞相辦理,朕只管軍務。今日召卿等朝會,乃為商議軍務也。”

皇甫照奏道:“大燕民政等事,自然有老臣輔佐太子為陛下主之。然陛下貴為人主,當無所不統也。朝中大事,臣等理當奏知陛下,上達天聽而後行。”

公孫霸道:“有勞丞相,今日朕且不議民政。朕聞知敵國之賢,我國之仇也。今荊州賊首潛龍,為大燕之仇敵也。朕欲除之,以免日後成為大燕心腹之患。朕聞知其功高震主,卿等有何策,可以為朕除掉賊首潛龍?”

皇甫照奏道:“陛下欲除敵國之賢,可借彼功高蓋主之弊,使用離間之計,使漢中偽王對其生疑,則自然削其權勢矣。”

歸海衛奏道:“以臣觀之,漢中偽王於潛龍者,外有君臣之義,內有翁婿之親,恐離間之計,不能奏功也。”

司空聞人亮遂出座奏道:“臣以為,敵國之賢,雖為我國之仇,然人材難得,陛下除之,不如招而為我用也。漢中偽王相待潛龍者,不過厚恩耳,陛下有四海之量,求賢若渴之心,若以厚恩相待,高位相誘,臣以為潛龍可以為陛下所用也。”

公孫霸聞聞人亮之言,遂問歸海衛道:“軍師以為司空之言如何?”

歸海衛道:“以臣觀之,恐難以將潛龍為我所用。其數次敗我軍,與大燕勢不兩立,於陛下亦不能共日月也。且其在漢中偽王麾下,權不可謂不重,雖然位僅為軍師將軍,然坐鎮荊州,統領節制荊揚人馬,實為漢中偽王之下第一人也。陛下欲召為我用,該當以何位相賜乎?”

公孫霸道:“若如此,朕該召為用乎?該除乎?還是離間乎?”

眾人一時未有回答。座中公孫鴻按捺不住,遂出座奏道:“以末將之見,派遣一刺客潛往荊州,便可除掉潛龍,何須如此麻煩?”

公孫霸聞言不語,皇甫照道:“將軍勇則勇矣,只是不知謀略。若一刺客前往便能成功之事,陛下何須調動軍馬,聚眾商議呢?”公孫鴻聞知,遂慚愧而退入座中。

歸海衛便奏道:“以臣之見,可以多方採納用之。陛下可遣細作前往漢中張貼潛龍欲要自立告示,再令雍涼軍中傳言,潛龍勝我軍之後,將有佔據東南自立之心。漢中偽王必然疑之,陛下可趁此再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前往荊州遊說潛龍,為其剖析福禍,以言挑之,或可以說動潛龍也。縱然不能說動潛

能,也能離間其與漢中偽王君臣之義。”

歸海衛剛奏畢,座中一人便出,朗聲奏道:“稟陛下,如陛下需之,臣願前往荊州,為陛下游說策反潛龍。”

公孫霸抬眼視之,正是衛尉吳江也。

公孫霸喜道:“卿之舌辯口才,不亞蘇秦、張儀也。今可為朕行此事,若能成其功,朕必然重賞之。”

原來吳江能言善辯,擅長於遊說鼓動之事。前番在涼州軍前策反花羽,後又在幷州策反刁囂,徐州策反彭鶩,皆成其功。令眾人刮目相看,公孫霸亦看重其才。雖然吳江行為不端,品德為正人君子所不齒,然而公孫霸並不加責罰管制,多有縱容吳江。

於是公孫霸便與眾人商議,偽造下潛龍與燕軍相通文書,又杜撰一份潛龍欲要據荊州自立佈告,令細作攜帶潛入漢中,張貼南鄭等各地。又令聞人策所統領雍涼軍中,大傳謠言,說荊州潛龍居功自傲,將要背反自立。然後命吳江化為商旅,攜帶公孫霸密詔,潛入荊州,以觀形勢,如若潛龍果然受漢中偽王之疑,便趁機可遊說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