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200章 滔天水勢卷地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頃刻之間,漢水洪峰即到達樊城江面,江面波濤翻滾,濁浪滔天,聲勢震耳欲聾。水頭已經接近所毀堤壩處,洪峰行至樊城,為江中雍塞土石所阻,遂不能順暢衝出,出現回流,樊城江面,水位又持續上漲。
須臾功夫,樊城江面水位又上漲數尺,後面大水再至,波推浪湧,遂漫過江北所毀堤壩,洪峰從此溢位,大水從高堤決口處灌下,無堅不摧,江北岸堤壩,又被大水衝跨數段,於是盡皆灌入燕軍大營之中。
十萬燕軍,大部紮營於高堤之下,大水驟至,一時之間,不能盡撤,燕軍只移營了十分之二三,剩下數百座軍營,皆被水所淹沒。燕軍公孫霸御營,亦被水淹沒,中軍燕字大旗也飄落水中。軍中所帶美人優樂者,幸虧逃得及時,保得性命,只是一個個皆衣冠不整,花容失色,十分狼狽。十萬燕軍,水到之前匆忙撤出一半,還餘下數萬燕軍皆陷於大水之中,公孫霸命軍接應救助,方救出萬餘人。大水蜂擁而至,燕軍被淹死萬餘人,尚有萬餘燕軍,被困水中。
不過半個時辰,燕軍大營皆為水所淹沒。洪峰已過,水位開始下降,又迅速回落至決口江堤之下。領英在樊城上看之,見大水開始消退,便命令張寵、王節所部水師兩萬餘人,待水勢平緩之後,乘坐戰船運載竹筏等渡江趁勢攻擊燕軍。
漢水上游以及各之流築圍堰蓄水決口以形成洪峰,亦不能久持,洪峰一過,不到半個時辰,水位便大降,恢復原位,只是因為樊城段江面被堵賽,大水一時不能盡退。王節、張寵隨即命令部下水師,便渡江發動攻擊。
燕軍大營驟然被水所淹,正一片慌亂,掙扎逃命,叫苦不迭,只見荊州水師又渡江而來,兩萬人一齊登岸,王節令軍士將竹筏等從戰船卸下,運至江堤之上,紛紛乘坐竹筏前來圍剿水中燕軍。
張寵又命部下萬人,在陸地上圍追堵截燕軍,四面擊之,燕軍已經大亂,難以迎敵,公孫霸只好帶領諸將向北而逃,不及跟上者,皆被張寵所部所俘。
王節指揮水軍,將尚陷在水中不及逃走燕軍萬餘人,四面圍定。十營將領中公孫秀亦未能逃出,見荊州水軍圍將上來,便號令眾軍迎敵,王節在筏上喝令道:“棄械投降者免死!”公孫秀大怒,手執弓箭以射之,王節急忙閃避,公孫秀又連射數箭,將撐筏軍士射死三人。王節勃然大怒,令左右拿過弓弩,引弓瞄準公孫秀,一箭射中其前胸,公孫秀中箭倒地而亡。
王節又指揮眾軍圍攻上來,萬餘燕軍,衣甲皆溼,軍械不齊,春日甚為寒冷,皆瑟瑟發抖,已經成喪家之犬,胡亂抵抗一陣,見王節已經率領水師至前,無路可走,遂都投
降。
張寵率萬人精兵追擊燕軍,燕軍皆紛紛潰退,四散奔逃。張寵又沿路俘獲燕軍數千人,盡獲其輜重。歸海衛命十營將領中高成、司馬訓率萬餘軍斷後,阻擊追兵。張寵率軍追至,高成、司馬訓引軍截擊,雙方混戰,一時未見勝負。
司馬訓對高成道:“我等只需在此阻敵一個時辰,待陛下大軍退至新都,得到宛城接應之時,便可引軍撤退。”於是下令奮力拒戰,張寵所部不能前進。
正在交戰之見,忽然南面一彪人馬至,乃是荊州軍展鴻、左超所部萬餘步騎,奉潛龍軍令,渡江追擊燕軍,二人率軍至,展鴻一馬當先,徑直來衝燕軍,高成慌忙率軍來迎,措手不及,被展鴻一刀斬落馬下。
司馬訓見之驚懼,見漢軍勢大,遂率軍而走,左超即麾兵擊殺,來戰司馬訓、張寵、展鴻趁勢再圍追堵截,大敗燕軍,俘獲甚眾。
司馬訓與左超戰不五合,見漢軍齊來攻擊,慌急之間,便棄戰而逃,卻被左超所部軍士用套索絆倒坐下馬,遂翻身落馬,為左超所部軍士生擒。
十萬燕軍全線潰敗,荊州軍追亡逐北,流血漂櫓,大破公孫霸中線襄樊兵馬。此役水淹陣斬燕軍將士萬餘人,逼降俘虜三萬餘人,獲其輜重無數。公孫霸率敗兵數萬奔至宛城,喘息方定。荊州軍大獲全勝,追至宛城近郊,潛龍軍師傳令且停止追擊,展鴻左超便率軍班師,與張寵王節收整俘虜輜重而回。
大水已經退去,漢水遂恢復往常。領英命令荊州軍馬趁勢追擊燕軍,大破之。公孫霸率眾北遁,荊州軍收取其輜重俘虜。領英又命荊州軍進駐漢水北岸,荊襄各處要隘,盡皆奪回。領英命打掃戰場,排掉洪水。
漢軍大獲全勝,領英以手加額道:“此漢中王之洪福也。公孫霸此番大敗,必然無力再進犯荊襄。東西二線,今歲也便可以退敵也。則漢中王將轉守為攻,復興大漢偉業,其攻將半矣。”
又謝趙山道:“此番水淹燕軍,雲峰所謀當居首功。雖郭嘉、荀攸用兵設謀者,也不及雲峰此般奇策妙計。吾必然上報漢中王,記雲峰此次首功。雲峰此謀,當垂名史冊,傳至千古也。”
趙山辭讓道:“山不敢越過軍師與前將軍佔此頭功。今此謀得以成功,乃是險中求勝,僥倖得天所助也。能夠大破燕軍,驅逐公孫逆賊北遁者,亦漢中王洪福所致也。山不過一出謀劃策之人,不敢居首功。請軍師將山與張寵、王節記功等同,乃山之所願也。”
領英嘆道:“雲峰可謂當今賢良之士,海內一人也。”於是愈加敬佩趙山為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