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97章 紅塵了斷即飛昇(第1/2頁)
章節報錯
潛龍軍師施展奇門法術,得以破馬翁左道之法,擊退燕軍進攻,襄樊遂轉危為安。眾將欽佩,三軍震服。齊來問潛龍軍師,請講述是何神法能破燕軍。
領英遂道:“馬翁此法,乃前朝奇門遁甲異術左道旁門也。驅遣六丁六甲神兵,凝聚陰寒至極之氣,藉助大寒時節,可以凍結江河,以助用兵。此法吾起先亦不知其詳,未能有破解之法。幸得上天垂眷,緊要時候指點迷津。記其曾有一兵書隱約有此記載,然此書尚在荊州江陵,吾得以讓哨騎軍士邊班星夜疾馳荊州,為吾取來兵書,查得此等法術記載,便以此推演,得出破解之法,才得以擊退燕軍。今番能成此功者,邊班功不可沒也。”
於是喚邊班出於眾人之前,厚賞之,令軍政司具文書,擢升邊班為荊州騎都校尉,統領哨騎營五百人。
邊班謝過潛龍軍師,領英遂命其講述雪夜往返千里情形。邊班道:“末將天黑酉時領軍師命,即刻跨上快馬,疾馳荊州。踏雪而進,幸得雪夜天色光明,道路清晰可辨,跟白日無所差異。末將連換快馬十匹,方得在夜半之時到達荊州江陵,取得兵書,速速又疾馳而回,再賓士五百里,換馬十餘匹,才得以在卯時三刻到達襄陽城,將兵書交付軍師。末將已經竭盡全力,待兵書送到之時,即昏暈在地。”
眾軍皆驚歎稱讚。展鴻、左超亦道:“江陵至襄陽,往返千餘里。就比如吾等善於騎馬奔襲者,如此般往返,至少得一日半夜也。邊校尉能夠一夜之間往返抵達,可謂神速,非常人所能也。可謂飛將軍也。”於是邊班從此便得飛將軍稱號。
領英聚集眾將道:“今年關將至,十萬燕軍依然列陣漢水北岸不退。吾觀公孫霸,欲將與荊州作長久相持,以此消耗我軍力也。東南雖然地廣,然而不及中原實力之盛。若相持日久,吾軍輜重供應恐難以支撐。需得設法擊破燕軍,促使其退軍方可。”
章武率眾將道:“若是軍資糧餉足備,吾即便領軍在此拒守十年,阻敵於漢水之北,也不為難事。然大戰曠日持久,將至民生凋敝。願軍師設定奇策,以破燕軍,安定東南。如衝鋒陷陣、馳聘疆場,吾願當之,皆奉軍師之令是從。”
領英道:“漢中王雖然屢次破敵,然目前形勢,燕軍仍佔優勢。今東西從漢中到合淝三線戰場,以荊州襄樊燕軍為最緊要,只需擊破公孫霸本部,燕軍當震懼,東西二線,不難破也。”
趙山道:“荊州軍所優長於北軍者,在於水師也。軍師如破燕軍,還需藉助水師之力。”
領英見趙山如此說話,便知其有主意。遂問道:“雲峰有何高見?不妨言之,受教於吾。”
趙山道:“軍師韜略,遠在
山之上。末將今此計策,恐難入軍師法眼。”
領英道:“雲峰不必謙讓。吾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豈能盡得思慮完全者?雲峰亦為當今一流智士,必然有所高見,圖願受教。”
趙山遂道:“昔日漢壽亭侯威震華夏者,在於水淹七軍一役。魏將於禁所部三萬精壯之士,盡皆為漢壽亭侯所擒。不僅只為天時之便,宜在於人謀。今吾觀公孫霸燕軍,大半皆紮營漢水北岸高堤之下,正如當年于禁所領七軍紮營之勢也。軍師若用水攻成功,燕軍當必敗。”
章武笑道:“雲峰此即雖妙,然何以能淹燕軍?亭侯水淹七軍之時,時逢大霖雨十餘日,漢水泛溢,方可行得此計,成就威震華夏之功。今燕軍雖然紮營低處,然半年以來,並未有此般大雨,漢水不漲,何以行此計?即便來年漢水上漲,前有于禁前車之鑑,燕軍軍中,豈無智謀明見之人,提醒公孫霸預作準備,以免重蹈于禁覆轍?吾以為水淹之計,今已經不能再行之。”
領英道:“章武不必武斷結論,且聽雲峰再詳細述之。”
趙山道:“正是因為漢水不能泛溢,此計才可行之。如漢水泛溢,燕軍必然會有所防備,此計便不能行之。”
領英拍手道:“吾以為雲峰乃高士,必有良策。不然不會提出此水淹之策。請雲峰詳細言之。”
趙山道:“今冬日久旱,漢水甚淺。然進入大寒以來,連降大雪,今歲又比往年甚寒,必然還有大雪數場。漢水枯乾,燕軍並不在意會溢位。軍師可趁此之際,令荊州水師前往漢水上游以及漢水等各處支流,築堰壩攔截蓄水。以山所料,待寒冬去後,來年春暖之際,漢水上游過高山積雪必然迅速融化,漢水將漲。軍師可令水軍於此時決開漢書北岸堤防數段,令水師將樊城、襄陽等江面投以土石堵塞之。待漲水甚大之時,再令各處圍堰,一齊決口,如此,水大至,必能漫過北岸堤防,湧入燕軍營中。此水雖然難比當年亭侯用兵水勢,然也必然淹沒燕軍大營,足以使其十萬大軍不戰自亂。軍師再令荊州軍馬,趁勢渡江擊之,則燕軍可破,公孫霸必然敗也。”
領英聽罷讚道:“趙雲峰素以性情沉穩著稱,今既然設定此謀,必然有所把握也。雲峰沉穩老練,慮事周全,計謀深遠,此乃吾所不及也。”
又對章武等諸將道:“使用水淹燕軍之計,吾亦非不曾考慮。只是今日形勢不比亭侯用兵之時,故未能採用水攻。今雲峰此謀,超出吾多矣,且考慮周全,可以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