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安29年冬臘月,荊州襄陽。

大燕皇帝公孫霸親征荊州,燕軍十餘萬人駐紮漢水之北,分別進圍襄陽、樊城,已經達半年之久。

公孫霸為方便大軍後勤供應,派軍從宛城從襄陽前線築甬道,可行駟馬大車,便於行軍和運送軍糧輜重。燕軍輜重軍械從中原先運至宛城,再從宛城運至襄樊前線,三日時間便可至。中原連年大熟,皇甫照、司馬磊勵精圖治,中原經濟豐饒,錢糧賦稅充足。雖然如此,燕軍從西到東,三線人馬數十萬人,長年累月用兵,耗費軍資糧草十分浩大,燕朝經濟財政也時常吃緊。中原、山東廣大百姓人民,四季勞作不停,還要充當徭役等,僅僅能維持溫飽而已。

公孫霸令皇甫照先優先供應荊州燕軍,東西二線人馬,只供應其錢糧一半,餘下由地方官員籌措置辦。所以中路荊州燕軍,待遇撫卹甚厚。公孫霸在襄陽前線軍中,仍陳設華麗,用度奢靡。東西二線燕軍,士卒糧餉尚可,但不如中線燕軍待遇優厚。

燕軍圍城相持之時,公孫霸常在軍中大設宴席,以饗諸將,時常賞賜軍士酒肉。所以中原子弟,多願到中路燕軍中為軍。雖然衝鋒陷陣有性命之虞,然能建立軍功得到賞賜,又能時常在軍中享用酒肉,勝過田間勞作。只要公孫霸下令招募軍馬,一時之間,中原健兒紛紛應招,以至於員額超出。所以公孫霸中路燕軍,雖有折損,然兵源補給十分充足。

時逢隆冬之際,江漢地區降雪,公孫霸在軍中置酒高會,與歸海衛、馬翁,十營將領等共飲,君臣沆瀣一氣,歡飲終日而醉。公孫霸酒意闌珊,乘醉出軍中賞雪,身披貂裘大氅,足蹬錦靴,手握和田寶玉,帶領歸海衛、馬翁,乘馬出營至漢水北岸高岡之處觀賞雪景。百餘羽林軍隨行護衛。

只見江漢大地,一片莽莽,銀裝素裹,玉樹瓊花,斜陽殘照,江山如畫。公孫霸遙望襄樊二城,見漢水橫截,將兩軍隔開。

公孫霸道:“只需渡過此水,荊州便是朕囊中之物。只需奪取荊州,南方便可定也。今天賜其便,降良機於大燕。只等大寒之時,朕便能渡漢水,長驅只搗,攻取荊州,天下儘可為朕有之也。”

言罷哈哈大笑,對歸海衛、馬翁道:“朕定天下,二卿之功當為元勳,朕必以十萬戶相封二卿。”

歸海衛、馬翁稽首謝恩。公孫霸又遙望襄樊二城荊州軍馬,呵呵笑道:“人皆稱荊州潛龍為當世一人,以朕觀之,其不過浪得虛名而已,志大才疏,不識時務。妄想以荊州區區數郡軍馬,就敢抵抗朕中原百萬雄師乎?今不過不自量力,以卵擊石而已。只需年終之時,朕便可擒之也。”

又對歸海衛、馬翁道:“今天降其

便,國師能行神法。襄樊將必然攻取,朕在年關到來之前,便可以定取荊州。今歲可與卿等在荊州共度除夕,辭舊迎新。”

歸海衛道:“陛下武功赫赫,雖秦皇漢武也不及也。攻取荊州,早晚之事。”

馬翁道:“陛下上應天命,以燕代漢。將平定九州,一統天下,使萬民安樂,功比堯舜。臣當盡平生所學,竭力助陛下大軍攻取荊州,混一天下。不願封侯拜爵,願為陛下成就千秋大業,光照萬古而庶竭駑鈍也。”

公孫霸聞言甚喜,又眺望數番,此時紅日已經西沉,天色漸暗,公孫霸以手指西邊山川道:“漢朝已經不存,漢中偽王等餘孽,正如此落日一般,餘暉已盡,又能何為?朕料知不出三年,便可徹底剿除漢中偽王,天下盡為大燕之地也。”

話音剛落,忽然西北風大起,突至近前,人皆難以站立。歸海衛與馬翁連忙拉公孫霸到低處避風。只見風聲震鳴長空,樹木皆伏,落雪簌簌有聲,一時間天地蒼茫,寒風凜冽。

公孫霸驚訝,正看間,只見燕軍御營軍營中燕字大旗,隨風狂舞數番,竟然被狂風所折,大旗被風捲起,在空中被吹走數里之遠,飄落漢水之中。

公孫霸見之,神色忽變。歸海衛便奏道:“狂風陡至,旌旗偶爾被折,亦不足為怪。陛下可回營也。”

馬翁也道:“此尋常事也,陛下不必為此多疑。”

公孫霸雖然見二人如此解釋,但目睹此不祥之兆,心中仍有芥蒂,回到軍中,傳命執旗羽林虎賁軍將,問是何原因,導致大旗被吹折。

執旗將軍答道:“末將執掌陛下御營軍中大旗,不敢疏忽大意,平日裡多番驗看,所用旗杆繩索等物,無不結實牢靠。以往數次大風,比今日更甚,都未有夭折。今居然為寒風所折,末將實不知為何。”

歸海衛遂奏道:“今南方之地,冬日甚為溼寒,想必旗杆被凍裂,以致遇大風而折,不比以往也,此後可注意之。”

公孫霸聞言,遂不加罪執旗將軍。令重新樹起大旗,如有再被吹折,必將斬之。

至夜,公孫霸宿于軍中,睡眠正酣,忽然覺置身於雪地之中,一玄鳥鳴叫飛過,有二虎在雪地上搏鬥良久,一虎敗,遂向南而逃去。公孫霸正奇怪,恍惚又到了漢水軍前,遙看漢水波翻浪卷,忽然一黃龍從水中而出,只飛天際,天空一陣響亮,公孫霸忽然驚醒,原來是驚夢一場。公孫霸尋思夢中之事,心中狐疑不定,輾轉半夜,至天明方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