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人策道:“袁將軍必然違反吾所安排排程,以至不能盡殲滅賊軍。將軍如不遵吾軍令,吾將何以統兵馭將?”

袁布不禁汗流浹背,伏地認罪道:“末將有違排程,罪責難辭。今既然如此,末將無話可說,甘願領罪。”

聞人策道:“袁將軍雖然為陛下愛將,然陛下予吾假節鉞大權,可以便宜行事。即便如袁將軍,吾不僅可以治罪,還可生殺予奪。”

黃倫遂出座奏道:“末將為袁布軍師祭酒,理當同責。袁布將軍固然有失,然幸得擊退賊軍,聽從末將之勸,堅守南安,以待將軍馳援。今賊軍遠遁,隴南得以保全。望將軍赦免袁布將軍無心之失罷。”

聞人策略作沉吟,道:“今既然黃軍師相請求,吾且赦免袁將軍過失,當下不為例。吾亦早知各位將軍以為吾一介書生,不堪此大任,欲要向陛下參奏換帥。前番諸位皆不知吾能否統軍,故不知者不罪。陛下既然將雍涼大任託付於吾,必然以為吾有所方寸可以倚仗也。今日之後,如有再不服從吾號令者,吾雖然內心不願,然軍法無情。號令不行,吾將難以統領三軍,將有誤陛下大事也、”

眾將皆伏地遵命,齊聲道:“盡遵鎮西將軍軍令!”

漢軍徐然所部,正佔據武都郡,欲要進取隴西,見漢軍敗撤祁山,遂也收兵退回武都郡內。文雄傳命徐然所部且守住武都,如燕軍大舉進犯,在行後撤。聞人策見漢軍退去,眾將請攻奪武都郡,聞人策道:“武都地勢與漢中相連,利於賊守,不利於我攻也。一武都無關涼州大局,今且暫時先不取。待大破漢中賊軍之後,可傳檄而定也。”

於是便不取武都,又吩咐眾將道:“今賊軍雖敗退祁山,然我軍不能放鬆防備。吾料漢中賊軍此番挫敗之後,必打探吾軍虛實,才敢再出。今可趁此之際,整頓西線各處防守。”

於是傳令涼州刺史丁弘,率軍進駐涼州南部四郡,以防止漢中軍再奪隴西等地。令牽興、袁布駐兵祁山,守住要道。自率軍駐天水,以控制陳倉、祁山等要塞。一時之間,燕軍西線防守,又得以穩固。

封傳車領軍退入祁山,會合蔣道、冉輝二軍,將戰況報知文雄。

文雄聞知祁山前線敗報,秦統全軍覆沒,徐然折兵大半,大驚道:“是何人識破吾軍機?”一面令人探察,一面遣人傳令封傳車,且率軍退回漢中。

哨探回報,燕軍新換主帥聞人策接替方龍,任職雍涼大都督,領軍拒守西線。數日之前,從成倉率燕軍主力奔赴祁山,所以能有所準備,擊破漢軍。

文雄道:“吾並不曾聞知中原有聞人策此人,然觀其用兵之法,料敵如神,初戰便能破我軍萬餘人,非等閒之輩也,不可輕視。”

文雄令大軍退回漢中,撫卹秦統、徐然所部陣亡將士,又見秦統戰死,心甚傷感,厚加撫卹其家屬。文雄向建夏請罪道:“臣未能料敵周全,致有此番之敗,損兵折將近萬人,銼動殿下軍威。臣不可不領罪,以警三軍。”

建夏道:“今潛龍在荊州,趙雲峰在襄樊,軍師輔佐孤在西線用兵,為孤所倚仗也。雖一時之失,不便加罪,若加罪于軍

師,恐不利於三軍。”

諸將皆為文雄勸說道:“勝負乃兵家常事,軍師不可因為一時失誤而如此自責。今漢中三軍,皆仰仗軍師智謀,若降罪軍師,非我軍之福也。”

文雄道:“軍法必然賞罰分明,才得以將士用命。今秦統等數千人陣亡,其責首要當在吾也。如不領罪,面對秦統等數千陣亡將士,雄何以心安?”

封傳車見之,遂出奏建夏道:“既然如此情形,末將以為,軍法不可不行,然軍師也不可輕易加罪。且取從權之計,殿下可免軍師之軍職,仍行軍師之事。此便能兩全也。”

建夏聞言道:“傳車之言,甚為妥當。”於是便免去文雄軍師之職,以幕賓身份代行軍師事。建夏因為燕軍新換聞人策為帥,鎮守雍涼,其非等閒之輩,暫時不便進軍,便將軍馬盡撤於漢中境內,待機再做進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