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龍道:“今番不比尋常,彼方也是敵軍主帥,漢中偽王麾下大將封驛,此人甚有勇武,昔日曾名震中原。吾若斬得此人,賊軍必然震怖,漢中偽王必然膽寒,吾則可乘勝進軍也。”

杜融道:“即便此般,將軍也不宜如此。今我軍被動,必然要謹慎用兵,不得輕身犯險。既然我軍已經斬殺賊軍將領二員,銼動其威,將軍可以與賊軍交戰也。”

封傳車回陣,見王伍受傷,李拾戰死,軍威銼動,雖然戰敗方龍,但並沒佔得便宜。正在尋思進退,忽然見燕軍陣中旗號紛紛變動,數員燕軍將領,正率兵衝出圍柵鹿角,向漢軍軍陣衝殺而來。

封傳車即命軍接戰,於是兩軍在定軍山下展開廝殺,混戰良久,燕軍齊出,封傳車所部漸漸難支,便往後而走。

方龍見封傳車軍即

將潰敗而走,便命崔英、方虎二人道:“今賊軍將敗,你二人可領本部騎兵二千人攻擊之,如能取得封驛首級,你二人都有重重封賞。”

於是崔英、方虎二人,各引二千騎兵,隨後掩殺而來。

封傳車引軍且戰且退,三萬大軍為數萬燕軍所衝擊,收扎不住,一路丟盔棄甲,折損數千,傷者甚多,敗走二十餘里,向漢水潰逃。燕軍在後如潮水般追來。

杜融見燕軍追擊漢軍,方龍又將崔英、方虎二部軍馬派出,定軍山大營防守頓時空虛,只有數千弱旅。杜融恐大營被襲,立即請方龍下令停止追擊,方龍道:“今賊軍敗績,正可全力圍殲,此軍若被殲滅,則漢中偽王當無力與吾再抗衡,此時殲敵之機難得。若令退回,則功敗垂成矣。”

杜融道:“定軍山大營乃我軍根本,斷不可空虛。若失去定軍山大營,我軍將進退失據矣。”

方龍聞言,遂才傳令,讓張厚所部一萬人撤回,守衛定軍山大營。

張厚所部萬人奉令撤退,封傳車所部稍稍得緩,向漢水而走。燕軍正追擊之間,忽然左邊一彪軍殺出,正是蔣道所部也,截住燕軍廝殺,燕軍見不過萬人,便合力擊蔣道軍。戰不多時,右邊又一彪軍殺到,正是冉輝所部,燕軍慌忙分兵拒之,封傳車軍隨後又調轉矛頭,向燕軍攻擊。

燕軍三面被擊,難以招架,只好收攏隊形,望定軍山而走。漢軍圍追甚急,燕軍不能走脫。

方龍聞知大驚,恐燕軍被殲,令杜融與張厚守定軍山大營,親自率萬人前來救援。率軍趕到戰場,見燕軍被三面包圍擊殺,其勢甚危,方龍大喝一聲,身先士卒,殺入圍中,萬餘人馬,隨後也衝殺而來。漢軍見之,便稍作後退,仍然列陣圍之,兩軍相持。

杜融與張厚領三千弱旅守定軍山大營,杜融見軍少,心中擔憂,恐漢軍來襲,便令人火速調袁布所部軍前來援助。袁布所部萬餘人駐守在定軍山左翼,距大營三十里。

杜融所派飛騎尚在途中,忽然定軍山大營前方出現兩支人馬,各有萬人。杜融心中驚訝,令哨探看是否袁布人馬,哨探回報,是漢中人馬。杜融大驚,對張厚道:“今番中賊軍調虎離山詭計,其必然是衝我大營而來。我等只有三千弱旅,如何能敵萬人賊軍?且速速率軍撤退成倉道口。”

於是便與張厚棄了定軍山大營,領三千軍望成倉道口撤退。

來軍正是漢中王麾下徐然、洪超所部,遵照文雄計策,待定軍山大軍齊出,便可趁機襲取大營。徐然領軍到達大營,燕軍已經棄營而走。於是徐然領軍佔據了燕軍定軍山大營。

洪超見大營已經佔據。便率領萬餘人馬,前來助戰封傳車。

方龍率四萬

燕軍與漢軍戰於漢中川道之上,漢軍亦有四五萬,彼此旗鼓相當,交戰半日,難分勝負,遂成對峙之勢。

方龍擔憂定軍山大營,不敢在此地戀戰,然而被漢軍三面圍住,不能走脫。正要整軍突圍之際,忽然定軍山大營飛騎來報,說定軍山已經失去,杜融軍師率眾撤退陳倉道,要將軍率兵突圍,向陳倉道撤退。

方龍聞報大驚道:“定軍山大營若失,吾軍將失去根據也。”忽然又接報,說漢軍佔了定軍山大營,又派萬餘漢軍襲殺而來。

燕軍聞知,三軍震怖。方龍接連吃驚,道:“賊軍如何有這許多兵力?今誘我出川道,欲以此處圍殲我軍乎?”

方虎見勢急,便上前勸方龍道:“父帥且領軍撤陳倉道罷,崔英帶軍在前開路,父帥居中,男自引軍斷後,可破圍衝出。”

崔英也道:“叔父且宜速速突圍,若賊軍援兵大至,我軍將大敗矣。”

方龍遂從之,便令全軍破圍。崔英領數千精騎,在前衝鋒開路,方龍領中軍二萬餘人隨後,方虎令萬餘人殿後,一齊破圍殺出,且戰且走,漢軍諸將仍然圍追堵截,一路攻擊。崔英只殺得力軟筋麻,大汗淋漓,方虎亦殺得血染戰袍,身負數創,才保護得方龍撤出,進至陳倉道,軍士多有走散。待方龍入陳倉道時,四萬餘軍,還剩三萬餘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