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72章 銳利水師何人敵(第2/2頁)
章節報錯
曉乎。有軍師在,荊州必然安如泰山。”
領英道:“吾正欲示弱於燕軍,以誘敵深入。所以儘可傳言,吾不能敵燕軍水師,才退守江陵。燕軍若聞知,必然前來。”
左浚道:“屬下領命,盡皆按照軍師吩咐而行。”於是出刺史府,對眾官員道:“燕軍水師強悍,軍師實在不能相敵,才退至江陵,今尚無計禦敵。”荊州眾官員聞知,更加驚慌不已。
韋舟已經奪取了武昌要津,佔據了長江水路。半月之內,韋舟所部,先敗王節,後破張寵,又逼退潛龍,威名大震,韋舟一躍而成水師名將,其部更是接連大勝,認為荊州水師不堪一擊,潛龍也不過如此,已成驕兵。韋舟亦有天下唯我一人驕傲自矜之意。接到公孫霸所供應輜重後,在武昌水軍大營設宴犒勞三軍,又設宴與諸將慶功。
席間,蘇啟、鄭通二將對韋舟道:“將軍用兵如此,半月之間即佔據江漢,荊州潛龍亦聞風而逃,可謂當今四海之內,能用水師者,無出將軍之右也。”
韋舟舉酒一飲而盡,笑道:“吾欲攻下江陵,擊敗潛龍,為陛下取得荊州,方遂吾此次出軍之願。今潛龍雖逃遁,然仍未被吾所擒也。”
蘇啟奮然道:“潛龍不過徒有虛名而已。其部下張寵、王節,也號稱水師名將,以末將觀之,不過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而已。張寵王節一戰即敗,非將軍對手,潛龍尚有自知之明,不敢與將軍對壘,知難而退。今我軍威大振,將士用命,將軍正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乘勝而進,佔據江陵水路,為陛下奪取荊州建立頭功也。末將等也好封官進爵。”
鄭通道:“末將所部軍士,士氣高漲,無所洩之。皆欲再戰建功。”
韋舟道:“吾非不願建此大功。只是吾軍只有三萬眾,今若盡數進取江陵,恐揚州賊軍入武昌,阻吾歸路也。”
汪謙道:“將軍水師到處,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何懼揚州水師哉?且將軍率部進至江陵,擊敗荊州水師,則可登岸攻擊荊州。縱使揚州水師至,將軍已經佔據荊州,陛下大軍,則當為將軍接應支援,又何懼哉!”
遊鱗道:“如若將軍欲擔心揚州水師來犯,末將請領本部人馬,扼守武昌水道,以防揚州水軍前來。”
蘇啟道:“遊將軍之言甚善。如此等建立大功之良機,將軍勿要錯失也。若耽擱時日,荊州水師得益州之援,防守完備,恐難再有此等良機也。”
韋舟聞言沉吟,舉酒不飲。
鄭通又勸道:“將軍帥軍進至江陵,逆流而上,進則難,退則易也。退一萬步說,縱使將軍不能拿下江陵,亦可順流而下,全身而退。有何不敢者哉!”
韋舟遂道:“此言甚在理。”
然後將酒一飲而盡,對諸將道:“全軍且再武昌休整三日,待探知得荊州情況,若果然潛龍無謀,吾即進軍江陵。”
數日後,探馬回報,荊州上下,人心慌慌,皆傳言潛龍棄守武昌,實無抵禦燕軍水師之策。益州水師,並末從上游來援。潛龍在江陵,不過還有三萬水師,想以此拒守荊州。
韋舟聞知,大喜道:“果如此言,則江陵可進矣!”使人探聽揚州水師動向,回報說揚州並無調兵遣將,數百里江面不見一帆。韋舟道:“天助吾成功也!”
於是集合麾下諸將,道:“武昌至江陵,約有千餘里水路,我軍晝夜速行,也要五六日才能至。沿途尚有敵軍佈防,此番前去,逆流而上,比前番更難數倍。諸君當努力向前,必取荊州,方不負此去辛勞也。”
眾將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聽得韋舟如此說,都道:“千里水路,區區敵寇,此有何難哉!將軍是小覷了吾等精銳嗎?”
公孫霸見韋舟奪取武昌水道,即下詔書,前使者至韋舟軍前,加韋舟為平南將軍銜,蘇啟鄭通等各營將軍軍職皆升兩級,又遣五千軍,以船從襄陽運至武昌前來助戰。此五千軍雖然為陸地步軍,但也能當做水軍用,相助韋舟守武昌。並敕令韋舟可以觀其形式自行進退,便宜行事。韋舟大喜,於是令遊鱗部五千人,與公孫霸所遣五千人,共同合軍駐守武昌,以遊鱗為將統領。然後集合軍中數百快舟舢板,裝載萬人精銳,加上非精銳一萬餘人人,共約兩萬五千兵力,便從武昌逆流而上,向江陵進發而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