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霸聞言甚怒,對歸海衛道:“陳功不願歸降,朕欲率領大軍攻之,軍師以為如何?”

歸海衛道:“臣觀賊軍勢,城中守衛甚嚴,與城外賊軍護衛掎角之勢。陛下雖然提卒八萬,然尚不能一股而下也。若荊州賊軍見勢急又前來相援,我軍將無功也。”

公孫霸道:“然而朕率大軍至此,不可無功而返。”

於是又對章武喊道:“你趁朕遠征漢中,奪朕城池,殺朕愛將,朕必然報仇雪恨,取你首級,為朕愛將祭奠。如果懼怕,且歸還宛城,退入荊州,朕暫先容你。”

彰武笑道:“南陽郡本就荊州管轄,吾今為荊州收回,乃本分也,何言相奪?老賊如識時務,即便速退遼東,將所侵犯漢地,盡皆奉還漢朝,或尚可以保全性命也。”

公孫霸聞言大怒,即令大軍攻城,房圍等率七營兵馬,輪番前來攻打。章武遂命城上萬餘弓弩手輪番迎戰,萬箭齊發,將房圍等七營兵馬皆射回。

公孫霸攻打了半日,折損數千軍士,宛城仍毫髮未損。公孫霸遂令公孫鴻所部騎兵進擊宛城左邊展鴻大營,展鴻憑高拒守,以弓箭射之,又設定鹿角障礙,陷坑等,騎兵全然不能馳騁上山。公孫霸又令步兵助攻,宛城右邊陳業大營見之,遂帶領萬人攻擊公孫霸後軍,公孫霸分兵拒之。宛城上趙山見之,對章武道:“將軍即可率宛城軍正面攻擊公孫霸軍,其軍必潰。”章武隨即命令趙山領五千軍守城,命左超率萬人出擊,自己再領一萬五千軍,出城攻擊公孫霸大軍。

公孫霸方分兵攻打章武軍左右大營,見城中章武又親自率二萬餘人出陣攻擊,其勢甚猛。歸海衛見之,忙對公孫霸道:“今宛城賊軍盡出,我軍被動,恐為其所乘,陛下宜聚軍防禦為上。”

公孫霸隨即令五營人馬敵住章武軍,下令各軍收縮聚集。然而已經不及,章武二萬五千軍如潮水般湧來,五營人馬接之即潰,遂後退,衝動中軍中人馬,自相踐踏,燕軍陣勢混亂,陳業趁機猛攻,擊破燕軍左翼,公孫霸見之,忙傳命後撤。公孫鴻見燕軍潰退,急忙撇了展鴻大營,率二萬騎兵前來救援,方殺回追兵,掩護得燕軍撤退。

大戰中,燕軍橫野將軍杜奮正遇荊州將軍左超,兩人在陣中大戰二十餘合,不分勝負,杜奮暗中使出流星錘,擊中左超頭盔,左超伏馬而奔,一陣眩暈,跌落馬下,杜奮正欲前來斬殺左超,左超又從地上躍起,以手中刀斬其座下馬腿,杜奮遂落馬,左超復又一刀斬之。

燕軍左軍都尉夏侯超,接住陳業所部廝殺,不敵,遂率軍潰退。陳業施展武藝,馳馬追及,即在陣中刺夏侯超於馬下。燕軍見之,大為驚懼,不敢相戰,紛紛後退而走。

章武見燕軍退去,遂傳命且收兵拒守,不必追擊。

公孫霸收軍駐紮,清點人馬,此番大戰,折兵近萬人,七營將領中杜奮、夏侯超又陣亡。十營將領,還剩五員。

公孫霸心中悶悶不樂,歸海衛奏道:“此番之敗,為我軍遠來疲憊,賊軍以逸待勞之故也。今陛下倉促班師至此,彼軍有所準備,陛下雖然人馬甚眾,然尚難以攻奪宛城。不如且回洛陽,待準備停當後,再前來相戰可也。”

公孫霸尋思荊州兵馬多於漢中人馬,宛城一時又不能下,心中有回軍之意。今見歸海衛如此勸說,便傳命班師洛陽。便在宛城之北十餘里處,駐軍一夜,於天命便撤軍班師返回洛陽。

章武擊退公孫霸,收軍回城,仍令展鴻、左超二人仍率部屯紮宛城左右二處。

章武對趙山道:“公孫霸雖然暫時退去,恐還將復來。其中原之眾,數倍於我,吾恐宛城之軍難以獨擋其勢,軍師以為如何?”

趙山道:“燕軍此番親率前來攻城,必然受挫。今公孫霸必然先班師洛陽,整頓軍馬,準備停當之後,才可再來相奪宛城。到時荊州兵馬又已經準備停當,即可為將軍所援助也。吾料知潛龍軍師必有對策,即便到時宛城不能守,還可以退駐襄陽,倚仗我荊州水師,足可以阻擋燕軍步騎南進也。”

章武道:“軍師言之有理。”於是駐兵宛城,將戰況報於領英。

領英在荊州接到章武宛城戰報,說公孫霸果然親來率軍來奪宛城,今已經被擊退。領英看畢,遂回書章武道:“公孫霸率師回洛陽,今雖然暫時為我軍所退。必然將整頓大軍又將復來也。今其心必在荊州,將軍且率部鎮守宛城,觀其形勢而作進退。吾當調遣荊州九郡兵馬為將軍之援,必不能讓燕軍過長江。”

於是抽調荊州軍馬,將步卒萬人令南郡郡中都尉葉巡統領,前往西城、上庸、換回張寵所部萬餘水軍。再令武兼文統領荊州陸地軍馬三萬人調至荊襄前線駐守,令交州劉虛、楚月所部二萬人,也開至武昌等處駐紮,以待馳援接應。自己親領荊州水軍,並節制諸軍。部署停當,將荊州戰況報與建夏,又照會揚州刺史車安,令其觀荊州形勢而作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