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夏率漢中王幕府退至劍閣,倚靠劍閣雄關拒守。軍師文雄率領諸將四萬餘人駐守陽平關。

不數日,公孫霸率領大軍前至陽平關。陽平關下燕軍合計十萬人,公孫霸用大軍列陣圍關,次日,令房圍向關上挑戰。

文雄道:“我軍據陽平關尚可以阻敵,然今番若不出站,以為吾軍怯也。”於是命徐道令五千善於陣法之兵,佈陣迎敵,諸將在關前掠陣。

徐道率五千兵出,旗幟招展,片刻之間,便在關前布一陣,八門變化,甚為奇妙。陣中殺氣隱隱,冷氣森森。徐道手執令旗,與陣中高出指揮號令。

文雄使人問道:“敢來破吾陣乎?”

房圍見狀,即令公孫秀、高成二部,共領萬餘步騎前往破陣。房圍尋思,彼方陣中不過五千人,而己方萬人,又有三千騎兵,以二敵一,勝券在握。

高成即領三千騎兵,衝擊徐道軍陣。徐道令放其入陣,公孫秀七千餘步卒,亦隨後而至。徐道命陣中三千人,阻止住公孫秀,陣形變幻不定,公孫秀軍為陣形所幹擾,難以進攻。

高成三千騎兵,從驚門入,陣遂閉合,其三千人馬在陣中左衝右突,只見旌旗變換,陣中飛沙走石,難以尋覓路徑。三千人馬,一時不能得出。徐道看見,即招動令旗,後軍中徐然即領三千刀斧手衝入陣中,專揀高成騎兵砍殺。文雄又令李超,可帶五千精卒,助徐道攻擊陣外公孫秀軍,李超即領五千精兵衝至陣外,一齊攻擊,公孫秀七千餘眾,遂不能抵擋,潰敗而退。房圍見之,急忙令池柳所部六千人,前往抵敵。又令司馬訓帶數千人馬營救高成。文雄看見,即令洪超領五千人出擊。

三軍混戰,勝負難分,陽平關前戰鼓響震,鳥獸驚散。

兩軍混戰多時,房圍見難以戰勝漢中軍,既又命杜奮、丁直二營人馬,約有八千餘眾,再衝入陣中助戰。

文雄隨即令獨孤虎,領六千人前來相助,接住杜奮、丁直二部人馬。

房圍隨即命衛衝、夏侯超二營兵馬,連帶自己營中數千人,共計萬餘眾,一齊衝出助戰,十營人馬幾乎傾巢而出。

文雄見敵陣中中旗號傳動,又有萬人前來,與封傳車道:“敵軍勢大。我關上四萬人馬,已經遣其大半。今敵陣又有萬人來攻,吾若盡調關上人馬,恐公孫霸趁虛奪關。吾欲收軍,將軍意下如何?”

封傳車道:“大戰已開。我若收軍,必遭其趁勢追襲,恐折損甚眾。軍師且守關,待吾領八千人相助之。”

漢中軍方還剩的萬餘人在關上,封傳車即提刀上馬,帶領其中八千人衝出,前來迎戰杜奮、丁直所部。

公孫霸在後軍看關前大戰,雙方投入兵力甚眾。歸海衛對公孫霸道:“以臣預

料,陽平關上漢中守軍,不過三四萬人,今已經盡數出關。關上空虛,陛下即可遣將奪關。”

公孫霸隨即令公孫鴻所部,領萬人偷襲奪取陽平關,令袁布所部再趁勢攻擊,以殲滅漢中陽平關軍。

兩軍在關前大戰良久,仍未分出勝負。高成所部三千人馬,皆被圍陣中不能出,遂大半被漢中軍用撓鉤套索所擒獲,司馬訓奮力向前,方救得高成千餘騎出陣。

獨孤虎率軍力敵杜奮、丁直,混戰良久,獨孤虎斬落杜奮於馬下,丁直見狀大驚,遂引軍稍退。

封傳車亦大展勇武神威,以一敵二,奮力拒戰衛衝、夏侯超二人,戰三十餘合,斬夏侯超於馬下。衛衝見狀,遂拍馬逃走。

洪超、李超二將皆領兵奮勇拼殺,只殺得渾身汗流浹背,血濺戰甲。方敵住敵軍攻勢。

文雄見漢中軍稍佔優勢,恐敵軍勢眾,漢中軍久不能支,又忌憚公孫霸大軍襲關,隨即在關上鳴金,傳令退軍。

於是諸將皆收兵退回,徐道仍在關前佈陣掩護,房圍等十營軍馬,已經摺損三營,十員勇將還剩七員,數人帶傷而歸。房圍見狀,不敢再行攻擊。

諸將回至陽平關,此番擊退公孫霸十營軍,眾將皆誓死奮戰,洪超、李超、徐然都身被數創,計點軍士,折損近萬。文雄見之,心中甚憂。便令洪超、李超帶領傷病老弱萬人向劍閣而退。如陽平關不能守,則棄關在走劍閣,請建夏派兵接應。

房圍前來見公孫霸,備言戰事。折損三營人馬,三員將領,前來請罪。

公孫霸撫慰房圍道:“無妨,此番雖然有所折損,然漢中軍已經力竭不敢出關。朕再行攻擊,必能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