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54章 奸雄得志謀篡逆(第2/2頁)
章節報錯
械輜重等,皆運至廣陵,如若公孫彪決水灌城,則率下邳守軍難撤廣陵拒守。
十月,公孫彪果然決水灌城,下邳城一片汪洋。軍士人民皆陷於水中,多有死者。虞良對伍玄道:“下邳不能再守,請主公退守廣陵。”於是伍玄下令,棄守下邳,南走廣陵郡。
章雕、韓衝二將,率領下邳守軍三萬餘人,保護著伍玄並徐州官員,一齊向廣陵進發。公孫彪遂命軍隊入下邳城,排除洪水,安定城中秩序。公孫彪佔領了下邳,隨即傳書報捷於公孫霸,說徐州已經攻陷,唯有廣陵一郡末下。
伍玄率眾至廣陵郡,廣陵太守雲迎迎接入城,整頓軍馬,有四萬餘眾,虞良對伍玄奏道:“今下邳雖失,然主公在廣陵尚有實力。今漢中王必然會出兵保護主公,公孫霸將不敢再奪廣陵。”
不數日,接到建夏書信,上說請徐州牧安心,漢中王已驚令麾下出兵相助。伍玄心方得安。於是領英奉漢中王之令,命揚州出兵廣陵,為其防守,又命荊州將領闞修、石苞二人率所部二萬人前至廣陵,以助徐州抵禦北軍。
車安接到命令,即令步闡所部,開至廣陵郡屯紮。步闡與闞修、石苞,遂從當塗撤退,東走廣陵駐紮,於是廣陵軍勢復振。
公孫彪既然取得下邳,設酒慶功,問諸將道:“徐州殘餘,皆逃至廣陵。吾欲乘勝前往平定,可否?”
眾將皆認為可。唯有參謀周遂勸道:“今徐州殘餘逃至廣陵,揚州、荊州必然來救,其勢尚眾,且彼軍具有淮泗之便,將軍若前往,恐難以建功也。”
公孫彪道:“且先試戰之,如果然不得其利,再做進退。”於是遣蓋班與彭鶩,率三萬餘人,前往進攻廣陵。
章雕在廣陵設伏,待蓋班、彭鶩所領之軍進入圍中,出兵擊之,韓衝又領兩萬軍擊之,步闡也率部前來助戰,大破燕軍,蓋班與彭鶩,損兵萬餘人,遂退回下邳。
公孫彪見蓋班、彭鶩戰敗,廣陵果然不能硬攻。於是深信周遂之言,用鍾方領軍五萬,屯守下邳,命蓋班、貫丘平二人,率眾北返,仍然鎮守青兗二州。自率大軍,班師回安城,將戰功報於長安。彭鶩見公孫彪用鍾方守徐州,心中不滿,對公孫彪道:“燕王前番傳諭,如末將來降,取得徐州之後,將用末將領徐州。將軍此番安排,恐不妥當。”
公孫彪道:“有何不妥?你乃降將,吾目前尚不能信任見用。且出兵廣陵,折損萬餘人馬,吾不追究治罪於你,已經足為寬宏大量,尚還要領徐州耶?彭將軍如欲領徐州,且先與燕王請命,若燕王允諾,吾即從命。”
彭鶩聞言,不敢再請。於是請率部仍然駐守彭城,公孫彪亦不許,乃調其出徐州,領萬餘人馬於
豫州汝南郡下蔡駐紮,彭鶩不敢不從,領軍而去。
公孫霸在長安又聞知徐州取下,大喜,遂下令,加公孫彪為驃騎將軍,節制豫州、青州、兗州、徐州四州軍事,總領四州軍馬。各部平定徐州有功將領者,皆一一封賞升遷。
年近歲末,公孫霸見北方群雄皆被掃滅,中原華夏盡在手中。於是便有行代漢自立之事。乃與皇甫照、歸海衛商議,公孫霸道:“今北方已平。孤欲行大事,可否?”
皇甫照道:“臣以為,燕王若行大事,漢中偽王必然將發傾國之兵前來,與燕王爭衡。今北方初定,不可再大舉兵戈。”
公孫霸道:“相國之言雖然有理。然孤年至六旬,人生苦短,若不此事行大事,遂平生之願,恐時日不待也。”
皇甫照道:“燕王方息兵于徐州,數番大戰之後,國庫空虛,賦稅不足。今尚要練兵中原,組建水師,洛陽宮殿尚未成,此時還尚不可行此大事。願燕王暫行韜晦之策,養精蓄銳,待國力強盛之日,定取天下之後再行之。”
公孫霸聽罷,遂道:“既然相國以為此時不宜,且先待一年,再商議此事罷。”
歸海衛聽罷,已經知公孫霸之意。遂奏道:“燕王代漢,乃時局所向也。臣夜觀天象,見帝星漸旺盛於洛陽,長安帝王之氣已衰。今洛陽宮殿營造將成,臣以為,燕王登至尊之位,方能君臨天下,掃蕩南方。如燕王有順天應人之意,臣便奉令擇吉日,請漢帝禪位於燕王也。”
公孫霸聽罷,遂道:“司徒之意甚善。即依照司徒之意,即以一年為期,司徒可先做安排籌措。孤若開國建號,司徒與相國當併為元勳。”
皇甫照見公孫霸稱帝之意明朗,自知難以再勸,遂不再出言。歸海衛即領命,退下演算天象讖緯,選擇吉日良辰。籌措準備,待一年之後,便要率領百官勸進,然後再威逼末帝禪位於公孫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