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06章 得而復失棄前功
章節報錯
公孫霸與第五均在潼關交兵之後,雙方都損失慘重,彼此忌憚,不敢再輕易進攻。遂以潼關為界,再度形成對峙之勢。
順安22年春,公孫霸在洛陽大會諸將。問皇甫照道:“今聞知西川蜀地被西城侯所取,第五均必然起兵相爭。涼州軍把持朝廷,欲取西蜀,又畏懼孤襲潼關,所以不敢進兵川蜀。然也不可久作對峙,恐其恢復軍力,取得西蜀,長安更將難取。孤今番決議再取潼關,諸君意下如何?”
皇甫照道:“西涼軍雖然大敗,然實力仍在,足可據潼關守之。主公雖然欲取之,恐不為容易也。主公去年大破西涼軍,第五均必然畏懼主公,不敢輕出。主公可趁此時收取安城,或能攻取徐州。”
公孫霸聞言大怒道:“伍文忠坐守之賊,也敢起兵奪地!老匹夫妄自尊大,孤必然起兵滅之,方洩心中憤恨。”
遂令眾將:“今即可率軍收復安城,你等且去準備。孤今當親率三軍,蕩平徐州,滅伍文忠老匹夫。”
皇甫照道:“燕王親統雄兵前去,安城必能收回。只是與中原諸侯相戰者,還需用計為上。以老臣建議,燕王且虛立旗號,詐言攻擊宛城賀武,宛城為荊、徐等屏障,伍文忠若聞知宛城被攻,勢必分精兵猛將前來相援。而燕王可親率大軍,至於安城之下,安城唾手可得。”
公孫霸聞言,道:“相國真乃孤之智囊也。”於是用皇甫照計策,以大將朱玉,打燕王公孫霸王旗號,率軍三萬,詐稱十萬,前來佯攻宛城。
賀武令三萬軍駐守宛城,聞知公孫霸率領十萬軍馬前來,即報知縱長伍文忠。伍文忠在安城接到賀武書信,召集諸將道:“公孫霸親自率軍兵犯宛城,吾甚懷疑聲東擊西之計。然宛城萬不可失,恐賀武一軍難支,諸君誰願前往相助?”
章武見眾將皆不欲前去,隨即請命道:“容末將前往救援賀兗州。”
伍文忠見之,遂道:“既然陳世侄請纓馳援,甚好。世侄領本部軍馬一萬,吾再拔步騎兩萬相助。即可領軍前去,相助賀兗州守宛城。”
章武領命,便率領三萬人馬,前來宛城相救,到達宛城與賀武合軍。朱玉列陣城郊,中軍樹公孫霸燕王旗號,將三萬人馬分散排開,盡樹旗幟,虛張聲勢。
伍文忠方在安城坐觀形勢,忽然接到哨探軍報,說公孫彪在陳留調集軍馬,公孫霸設在山東兗州守將貫丘平、青州守將蓋班亦在調動軍馬,伍文忠心中疑惑,次日又得報,公孫彪已經率軍南下,貫丘平、蓋班二人率兵向徐州而來。伍文忠忙問洛陽有沒有動靜,得報說洛陽只有公孫豹率騎兵一萬前來。軍師虞良急忙對伍文忠道:“今公孫霸必然在軍中!其河內之兵,旦夕可調。如若三面圍我,安城必將不能守。請主公急作安排應對。”
伍文忠聞言驚道:“若如此,我將危矣。”又得報說:“宛城雖有公孫霸燕王旗號,然而只列陣郊外,未有攻城。”
伍文忠大驚,道:“今番中公孫霸聲東擊西之計。公孫霸必然親來奪取安城。如今之計,該當如何應對?”
虞良遂道:“主公唯有放棄安城,撤兵徐州境上,方可能避免被圍。吾軍亦能得全。”
然而韓衝、章雕等人,不願意放其安城。對伍文忠道:“上將軍提卒十萬,方奪下安城,怎可說棄就棄?如公孫霸來,末將等先率軍拒之,倘若實在不能守,上將軍再做進退罷。”
伍文忠亦不願放棄安城,見現在尚還有軍七八萬人,遂決定先守,如實在守不住,再棄城撤退,令人事先做好撤退準備。
伍文忠剛部署完畢,忽報城郊敵軍出現,伍文忠急忙登城視之,只見安城周圍,北、東,西三路大軍風塵滾滾,排山倒海般捲來。公孫豹率領一萬幽州鐵騎,瞬間就殺到安城西門下。
伍文忠見之甚驚,忙傳令諸將禦敵,如若不能支撐,即從南門撤出,向東退至徐州境上。
不多時,公孫彪引數萬軍到達城北,貫丘平、蓋班等數萬軍,到達城東,隨一齊攻打。
伍文忠正在城上指揮拒戰,忽然城西又一支大隊人馬殺過來,旗上大書燕字,中軍車上,一人冠冕兗袍,正是公孫霸也。
伍文忠見之大驚,道:“今公孫霸親來,安城不可守也。”即召章雕、韓衝道:“可先領軍在城上堅守拒戰一個時辰,然後棄城撤歸徐州。”即與虞良等人,帶了隨身護衛,以及數萬軍士,從城南門出向徐州而去。
公孫霸率數萬軍到達安城之下,即發起攻擊,章雕、韓衝奮力拒戰半個時辰,城西已陷落,章雕韓衝不得已,遂放棄安城,率領三萬餘人馬,向徐州急退。
公孫霸遂奪回安城,引軍入城。對諸將道:“伍文忠非孤對手,今棄城而逃。可趁勢急追之,如破其軍,徐州將不難得也。”於是遣公孫豹率領鐵騎追擊,公孫彪率數萬步騎隨後。又令貫丘平率軍攻奪徐州東莞郡,蓋班率軍攻取徐州琅琊郡。
伍文忠率領徐州兵四萬人,速速撤退至徐州境上,喘息未定,忽然接報,安城已經失守,公孫霸燕軍追擊而來。伍文忠急忙令將軍雲迎等領二萬軍前往接應。
章雕、韓衝二人領軍出安城,東走百餘里,即被公孫豹騎兵追上,衝突一番,折損數千人馬。引軍再進,公孫彪亦率軍到,合兵共擊徐州軍,章雕、韓衝且戰且走,又損兵數千人,幸好伍文忠接應軍到,抵住北軍,廝殺一陣,得以撤退徐州境上。
伍文忠方收軍計點軍士,折損近萬,心下正在懊悔,忽然又接得報說,東莞郡已經被貫丘平奪取,琅琊郡也被蓋班佔領。伍文忠聞知損兵失地,想此番好不容易取得安城,皆付於流水。前功盡棄,懊悔不已,不禁氣血上衝,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昏倒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