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18章 十萬雄師圍陝縣
章節報錯
順安24年春三月,大將軍第五均挾持漢末帝至潼關,共聚集軍隊十五萬餘,欲出潼關與公孫霸一決雌雄。
第五均又抽調涼州軍三萬,涼州境內,所剩兵力不足二萬。第五均又強徵三輔人民為軍,婦孺下田耕作,運送軍資等,幾乎傾盡關中人力。人民騷動,第五均以軍鎮壓之,關中人民道路以目,多有逃亡。
自姜鎮涼戰死漢中,涼州軍軍威銼動。第五均又調涼州天水將軍牽興、武威將軍馬驌驦、隴西將軍李越為將,三人皆涼州上將,又調涼州驍將五員:馬恭、何威、花羽、楊轍、第五超等來潼關領兵,五人亦涼州豪傑,勇武超群。
第五均率領大軍至潼關,潼關守將許昭、幷州大將桑貞聞知末帝親征,皆來參見第五均,朝覲天子。第五均將末帝置於軍中,虛加尊奉。又自稱奉漢帝之詔命,代天子處理軍務。許昭、桑貞等雖然不滿,然潼關軍中涼州軍佔據大半,只得遵照第五均意願,聽其號令。
第五均對許昭、桑貞道:“今番漢帝親征公孫氏,孤代為號令三軍。公孫氏有十萬兵馬駐陝縣,三萬軍駐弘農,洛陽有軍五六萬。此乃公孫霸所能全部呼叫之軍。其眾雖然稍稍勝於王師,然驍勇戰力甚遜色於王師。今番以孤西涼軍為中軍,相敵其陝縣駐軍,桑將軍率領幷州軍,可相助於孤。太尉所部,可前往進攻敵弘農部眾。”
許昭道:“潼關乃緊要咽喉之處,吾在此與公孫氏相持數年,彼軍皆不能越過一步。大將軍今番全軍出擊,乃犯險也,此為兵法所忌。在下願請大將軍以潼關為據,以扼守為上,待賊軍來犯之時,則可以逸待勞,取勝不難也。”
第五均道:“太尉久鎮潼關,為公孫老賊虛勢所震懼耶?今若不出關擊賊,是助長賊勢也。如其並下徐州、荊州再率軍攻我,朝廷將不能抵禦矣。不若今番趁王師三軍聚集之機,一舉出關而擊之,雖有犯險,然可破賊軍。兵法貴在奇也。孤意已決,出關擊賊,太尉勿要沮三軍軍威也。”
許昭亦不敢再言,乃請留一萬人守潼關。第五均只留五千老弱,餘者竟皆出關,進攻公孫霸。
桑貞所率三萬幷州軍,聽命於幷州刺史顧昭,第五均不便用於前鋒,乃讓桑貞隨後,待緊要時刻,需得衝鋒陷陣相援。
公孫霸聞得第五均大軍又出關,勢力甚大。便與皇甫照、馬翁等商議。公孫霸道:“今番第五老賊挾持漢帝,欲做魚死網破之舉。其涼州軍甚為驍勇,如與幷州軍一齊進犯陝縣,恐我軍難以相敵。此番該如何破涼州軍?”
皇甫照道:“第五均今番此來,欲求速戰也。主公先不必與其交鋒,可深溝高壘與其相持,待其軍軍勢衰弱之時,再引軍擊之,必能勝也。”
馬翁道:“末將霹靂車陣法,不但能夠攻城陷關,亦能在原野沙場馳奔陷陣。如與西涼軍相遇沙場,末將百輛霹靂車,可勝過萬人鐵騎也。”
公孫霸聞言甚喜,道:“今番第五老賊當休矣!”命陝縣駐軍堅壁不戰。聞得許昭部進攻弘農,乃再令公孫豹引本部一萬鐵騎,前往弘助弘農郡守鍾方守之。
第五均命令馬威率領一萬騎兵為前部,牽興、李越各率軍一萬隨後,自與馬恭、何威、花羽、楊轍、第五超五員將領率五萬軍為中軍。以馬驌驦率二萬為後軍。桑貞所部,隨後而進。浩浩蕩蕩,只逼陝縣而來。
大軍進至陝縣,馬威率軍攻打,陝縣燕軍奉公孫霸之令,堅守不戰。第五均大軍便再陝縣列陣,將公孫霸十萬軍三面圍住,一齊攻打。
公孫霸與皇甫照、馬翁等已經進駐陝縣,令大將方龍指揮軍隊四處拒守。第五均屢次挑戰,公孫霸皆不理睬。涼州軍又接連攻打了十餘日,仍然不能下,第五均焦躁,與畢儒商議。道:“公孫老賊堅壁不戰,該如何破之?”
畢儒道:“賊軍不戰,乃欲與我相持消耗也。今主公利在速戰,如若長久相持,我軍將師老氣衰。主公可命幷州軍繞道從北面攻擊之,則賊軍將不得不戰。”
第五均乃命令桑貞率軍從北側進軍,攻打陝縣。桑貞領命,率三萬幷州勁旅繞道陝縣之北,又攻取大陽,據大陽向公孫霸軍攻擊,公孫霸部將袁矯領軍拒之。
公孫霸見西涼軍勢大,又有幷州軍相助,又再令洛陽守將公孫臣,率洛陽軍三萬前來相援助。
許昭見第五均大軍已經進圍陝縣,料知公孫霸軍將為鉗制。遂出兩萬餘軍攻打弘農,一路攻破三道防線,佔領數處要衝,遂兵至弘農城下。公孫霸弘農守將鍾方不敵,斂兵拒守,許昭麾軍猛攻,弘農城即將下,忽然公孫豹率領本部萬人鐵騎殺到,鍾方見之,亦率領弘農城上一萬餘軍出城攻擊,許昭軍奮力接戰,難敵公孫豹騎兵,許昭見之,引軍後撤,公孫豹又引軍追擊而來,許昭折兵數千,只得再退守潼關,所攻取要衝隘口,皆又失去。公孫豹與鍾方隨即領軍駐於潼關東面要道,切斷第五均後路。
第五均圍住陝縣,已經二十餘日,仍然不能下,求戰不得,心下焦躁。且大軍十萬,日費糧草十分巨大,軍中糧草尚剩數日。又聞知許昭敗退,後路被弘農軍所斷。第五均心中畏懼,對畢儒道:“陝縣即將攻破,孤大功將成也。然此時軍糧不繼,後路被斷。今番孤當進軍?還是當撤軍?”
畢儒道:“今我軍軍糧還剩三四日。然圍取陝縣,非三四日可下也。以臣之見,不如撤軍,歸路雖斷,然不足為懼也。如繼續圍之,恐糧草不繼,軍心渙散,我軍將有兵敗之虞也。”
第五均聞言,遂令全軍再全力攻打一日,次日即撤圍殺回潼關。待公孫霸引軍追來,即回軍擊之。又傳令桑貞所部,可先敵住袁矯軍,見機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