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申正傳令越巂郡各地,與眾黨羽舉兵。各地尚未聚兵,忽然接報,成都西城侯麾下大將獨孤虎,已經率領五千軍至穹都。

雍申聞報大驚,立即引穹都數千軍據城防守,傳令各地軍馬速來相援。獨孤虎軍至穹都,傳諭軍民降順,可赦免反叛之罪,民眾皆降,獨孤虎破其三道防線,遂率兵進至穹都內城,穹都民眾,皆幫獨孤虎攻城。

雍申在內城領兩千軍,猝不及防,守備皆未齊備,獨孤虎攻勢甚急,內城即將攻陷。雍申遂率兩千兵衝出內城,欲破圍向西而走,與羌人會合。獨孤虎率兵堵住隘口,民眾又在城外道路架設路障,雍申不能出,獨孤虎領軍向前,傳諭其眾,棄械歸降,既往不咎,雍申兩千軍皆無戰心。雍申見狀,對左右曰:“今日乃魚死網破也!投降亦是死,不如前往拼死一搏。”即令左右部將上前挑戰獨孤虎,獨孤虎策馬舞槍迎戰二人,只五合,便在馬上擒得一人,扔於本陣,軍士擒住綁縛之。另一人心驚膽戰,退回陣中。

雍申見之大怒,又喝令左右,隨自己出陣攻之,左右皆不動。雍申大怒,拔刀斬一部將,勒令進攻,厲聲道:“不從吾命者,必斬之!”

眾軍畏懼其威,乃稍稍向前,獨孤虎見之,催動戰馬,挺槍徑直向雍申衝來。雍申軍見獨孤虎衝來,威猛至極,皆都紛紛讓開,獨孤虎於是衝至雍申之前,一槍刺來。

雍申方命眾軍向前,忽然見獨孤虎徑本自己而來,無人阻攔,驚慌失措,即提槍相迎,已然不及,被獨孤虎一槍刺中左肩心窩,手中槍落地,獨孤虎順勢一挑,雍申即落馬而死。

獨孤虎舉槍道:“降順者免死。如反抗者,以此人為例!”

眾軍見太守被斬,十分驚恐,畏服獨孤虎之威,隨即都棄械投降,於是穹都平定。

越巂郡諸地軍馬,正在途中,聞知雍申被斬,遂不敢再向穹都,獨孤虎傳令越巂全境,命令勿得擾亂,各地首領,可前去成都領罪,軍師尚可饒恕。

羌兵首領聚集萬餘人馬,欲趁此犯西川,冉輝率軍趕到,羌人一將出陣挑戰,冉輝出馬,一刀斬之。羌軍大驚。領英又派飛騎傳諭羌人,說雍申已死,不得與其作亂,侵犯中國,如若退軍,成都必不追究,將以金帛絲綢等賞賜撫慰。

羌人首領正在猶豫之間,獨孤虎命人持雍申首級,傳視羌軍,羌人首領大驚道:“果然是雍申首級!中國不可犯也。”遂引軍退回。

越巂郡諸地首領,見雍申被斬,羌軍懼退,遂畏懼請罪。領英皆赦免其脅從之罪,奪其軍馬,歸為冉輝統領,只讓其領民政之職。將為謀首要者數人誅殺,罷黜雍申勢力,越巂遂被平定。領英具表,令人馳報於建夏。

建夏聞知,道:“吾有潛龍先生坐鎮成都,誠可比當年昭烈有武侯也。”乃賜金銀嘉賞領英、獨孤虎二人。

卻說建夏在漢中擊敗第五均涼州軍,斬殺上將姜鎮涼,諸侯聞之,甚為欽服。一時間海內震動。潛龍又在成都彈定叛亂,威服羌人,於是建夏麾下眾人,多有勸建夏進位稱尊。

建夏問文雄道:“眾皆欲讓吾稱尊,此事萬不可行之。然若不從眾人,恐冷卻天下向漢民眾之心也。似此如之奈何?”

文雄道:“以愚弟之見,眾人慾讓殿下稱尊者,乃欲攀龍附鳳也。然今公孫氏未除,第五均末滅,殿下不可行此事。如慮四海人心歸屬,殿下可先稱王。此事可問於潛龍先生斟酌決之。”

於是建夏派人問領英此事,領英回書答道:殿下欲中興大漢,當領受四海人心。今殿下據有西蜀、漢中等地,又挫動強敵兵威,蜀中安定,人馬強盛。正可效當年高祖、昭烈之事也。請殿下稱漢中王!

建夏得領英回書,乃同意稱漢中王。

順安23年夏六月,西城侯劉建夏,率領麾下群臣,在漢中南鄭郊外祭祀天地,舉行稱王儀式,即位漢中王。乃上表一道給長安,又傳檄各州諸侯,頒佈天下。

表曰:

臣益州刺史定西將軍胡榮、益州長史譙常、益州別駕張權、益州軍曹從事李整、蜀郡太守揚威將軍向宗、折衝將軍陳功、建忠將軍封驛、漢中太守李昂、上庸太守文廣、羽林中郎將軍師將軍徐圖、建節將軍軍師將軍文雄、軍師中郎將趙山、成都將軍蔣道、廣漢將軍冉輝、西城將軍武策、護衛將軍獨孤虎等六十四人上言:當今天下分崩,遼東公孫霸侵犯中原,涼州第五均入侵長安,漢室將有倒懸之虞,累卵之危,臣乃漢朝宗室,當不避水火,伸張大義於天下,挽救漢室於倒懸。四海之內,皆引頸相望。臣不可避而謙讓,當率天下仁人志士,誅逆定漢,以顯高祖、光武之業。群僚共推舉臣為大司馬漢中王,今歸還西城侯印綬,特申表以奏!

建夏即稱漢中王,乃以漢中南鄭為漢中王幕府。以折衝將軍陳功為前將軍,驍騎校尉封驛為左將軍,武策為右將軍,獨孤虎為後將軍。以軍師將軍徐圖為股肱,軍師將軍文雄、軍師中郎將趙山為謀主,立劉政為漢中王世子。其他益州官員,皆有封賞升遷。

表到朝廷,第五均聞之建夏稱漢中王,大怒道:“此等餘孽,安敢如此!孤必滅之!”欲盡起涼州、長安之兵,前來討伐建夏,相國畢儒慌忙勸諫道:“主公可息雷霆之怒。今番我軍剛敗於漢中,漢中地勢甚險惡,不可輕易圖之。如我大軍傾巢而出,公孫霸必然犯我潼關。在下有一計,可使主公安坐長安,觀漢中偽王之敗也。”

第五均問是何計。畢儒道:“公孫霸與主公雖然為敵,然而漢中偽王乃主公與公孫霸共同仇敵也。今既然僭號稱王,公孫霸必然不喜,主公可致書於公孫霸,先暫時交好罷兵,令其從宛城進軍,攻取其上庸、西城之地,主公再攻其漢中,如此漢中偽王必敗。主公與公孫霸約定,共分其地,然後再一決雌雄,再定天下歸屬未遲也。”

第五均聞言喜道:“相國此計甚妙!正合孤意也。”於是遣使持書信與公孫霸,與其交好,暫先罷兵,先攻滅建夏,平分益州,再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