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01章 西涼權臣怒發兵
章節報錯
領英在西城治理兩郡民政,皆能有條不紊。建夏領軍入蜀,領英又遣獨孤虎率軍相援閬中,軍資糧草,皆源源不斷運至,於是建夏大軍得以順利進軍,迅速拿下成都。領英見成都已定,心中甚為高興。忽然西城侯從成都遣使至西城,請領英安排西城事宜,待趙山、武兼文率軍回西城之時,即入成都,相助治理蜀中。
領英接命,回書建夏。數日之後,趙山、武兼文率軍至西城,與領英相見。
領英遂與趙山商議交接適宜,上庸太守文廣年已高邁,領英請趙山在西城兼領上庸軍政之事,與洪超共助文廣。領英見有趙山與武兼文在,心中乃放心。一一安排停當,遂帶領護衛從人數十餘騎,啟程向成都而來。
數日後,領英一行即將到達成都。建夏正在城中等候,聞知領英來,即帶文雄出城等候迎之,領英望見,急忙近前,翻身下馬拜見建夏道:“孺子到來甚遲,何勞殿下如此相迎?”
蜀中眾官員見建夏如此禮遇迎接領英,皆羨慕不已。蜀中官員,雖然知道建夏近得潛龍先生,然實不知其人。今見領英不過二十六七歲,眾皆大驚,難以置信。建夏遂扶起領英,對蜀中眾官員道:“吾今番入蜀定大事者,乃潛龍先生所計畫也。潛龍先生雖然年幼,然懷抱經綸,胸藏大器,正是當年諸葛武侯也。潛龍先生乃當今無雙國士,望諸君相助之,相治蜀中。”
益州眾官員,聞之心中驚訝,遂一齊道:“在下敢不遵殿下之命,輔助潛龍先生乎?”
於是建夏請領英入成都,設宴大會眾人,歌舞奏樂,眾皆歡飲而醉。
建夏與領英道:“今以潛龍先生計畫,吾已定取益州。中原公孫氏、第五均必然不能坐視。吾讓潛龍先生坐鎮成都,治理蜀中。吾與文雄、封傳車、徐氏叔侄率軍出屯漢中,先生以為如何?”
領英道:“殿下英明。今公孫氏、第五均方爭霸中原,一時難以顧及益州之事。殿下以趙雲峰軍師、武兼文將軍駐守西城,足以抵禦東南來犯。今蜀中初定,亟需整治,方得根基穩定。在下有獨孤將軍相助,亦可為殿下治守成都。唯漢中乃川中屏障,最為緊要,需得重軍佈防。殿下親往臨之,正是得其宜也。殿下請安心,儘管率軍前去漢中駐紮。以圖預料,兩年之內,中原未有能西攻益州。而兩年以後,殿下在蜀中根基已穩,軍馬已成,糧草已足,亦不懼其前來也。”
建夏聞言甚為安心。遂以領英為軍師中郎將,奉西城侯之命,留守坐鎮成都,治理蜀中,又以獨孤虎為領英隨身護衛,統領西城侯嫡系軍一萬人,相助領英。自己同文雄、封傳車、徐氏叔侄等,率軍三萬餘人出漢中,合漢中軍共計五萬人,屯軍於定軍山,建夏治南鄭。
領英治理蜀中,甚有章法。蜀中舊日官員,官銜年宦皆高於領英,然見其果然才幹超群,又是建夏所倚仗之人,起初甚有不服,後來則逐漸傾服,聽其令,奉其命,治理蜀中。
順安21年夏四月,公孫霸在洛陽,見馬翁虎豹營已經訓練成,諸路軍皆以齊備,即從洛陽率軍西至潼關,會合眾軍,共十四餘萬,欲攻取潼關。
潼關守將許昭有三萬人守關,第五均又增援涼州五萬人,前來相助。於是兩軍在關前攻戰數場,互有勝負。馬翁前兩番法術已經不能用,而許昭只堅守不出關,虎豹營亦不能用,兩軍遂相持。
第五均在長安,見潼關兩軍相持,正與畢儒等商議,如何退公孫霸大軍。忽然聞報,西城侯率部進駐漢中,欲起兵取西川。第五均聞報笑道:“西城侯以區區兩郡之地,就敢取益州?孤有軍十餘萬,尚不敢取。西城侯真乃神人也!”
眾將皆認為西城侯取益州是不可能之事,皆笑其為以卵擊石之舉。
第五均又問畢儒道:“西城侯此舉,是否虛作聲勢?”
畢儒聞報,思索良久。見第五均相問,遂對第五均道:“以在下愚見,西城侯此番不為虛作聲勢也,其取蜀必然為實。”
第五均與眾將皆驚愕,第五均乃問道:“相國何以見得?”
畢儒道:“西城侯自失位被貶,已經二十年,其未嘗不想欲進取王霸之業也。為何早不取晚不取,偏在此時去取。正是趁此時我軍與公孫氏相持無暇顧及之緣故也。”
第五均聞言點頭,又道:“然而其不過兩郡之地,數萬兵馬,不過為益州五分之一,眾寡懸殊,豈能取下?”
畢儒道:“以在下觀之。西城侯雖然兵力難於川中相比,然而其有漢朝宗室之名,麾下文武,亦為精良,今又得潛龍相畫策。川兵雖眾,久無戰事,戰備鬆弛,加之益州刺史心向漢朝。假若其以仁德在前,武威在後,取蜀之事,未嘗不可也。”
第五均聞言沉吟不語。對畢儒道:“相國以為,其能取下蜀地否?孤以為不能。”
畢儒道:“在下尚未知也,旬月之內必有訊息,主公可待之。”
不數日,果然接報,西城侯部將,已經襲取閬中,第五均正在疑惑之間,又接得哨騎探報:西城侯已經率兵從閬中入川,進取涪城,只向成都進軍。第五均心中暗驚,乃問畢儒:“何其進軍如此神速?如此看來,其當真欲要取西蜀了?不過深入蜀中,若川軍斷其歸路,恐陷入重圍,有去無回也。”
畢儒乃道:“主公休要小覷西城侯。今觀其形勢,必然將取蜀。其意在以閃電之勢進圍成都,招降益州刺史胡榮。川軍雖眾,然不能阻擋其軍前進,可見川軍非其敵手。此我之失策,讓西城侯得以趁機佔據益州。”
第五均聞言,甚為忿怒,罵道:“大膽餘孽!敢奪孤之禁臠!”
遂對畢儒道:“西城侯自持漢朝宗室,搶奪益州,此意明為與孤為敵。孤即遣涼州雄兵,以朝廷之命,攻其後方,再並益州。相國以為如何?”
畢儒道:“不可也。今主公方與公孫氏相戰於潼關,如若再分兵取漢中,則潼關將難敵,公孫氏若陷潼關,只恐長安難守也。
第五均恨道:“如此,孤當如何?”
畢儒道:“主公欲定益州,當先退公孫氏。當前之策,唯有先破公孫氏大軍,使其不敢西進。然後趁西城侯在西川立足未穩,率軍收取漢中,再進擊西川。即可收取益州為我有也。主公需急擊之,否則其在蜀中立下根基,又有山川之固,將難再取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