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偉這次不但組織了小丘山書院最好的學子,還從京城找啦兩個精通詩詞文賦的秀才充當書院的學子。

文會的地方設在縣城最好的集賢樓,這名字自聽起來就適合文會。

集賢樓共有兩層,文會就安排在二樓。原本魏立偉是想安排到小丘山書院的,那裡景色好。是郭如珏定下來放到集賢樓的,他就是想讓山南書院敗的一塌塗地,而且立刻讓百姓們知道,縣城樓上懸掛的橫幅同樣是他的決定。

在集賢樓上大家分賓主落座後又相互寒暄幾句,魏立偉就拱手對李化說:“久聞大人詩才,那首‘故人西辭臨江樓’真是妙語天成。大人治下的書院一定更是讀書人仰慕之所,還聽說周德老先生在山南書院,此次怎麼沒有過來?”

李化看了看魏立偉沒有說話,他拿起桌子上的茶杯。趙不凡立刻對魏立偉拱手說:“周德老先生年高望重,但身體不好。此次是我們小輩管理下的書院學子們文會,周老先生就不過來了”。

趙不凡當然明白李化的意思了,你一個渠縣書院的山長憑什麼問山南縣縣令,要問的話,那應該是郭如珏來問。

“哦,那可是太讓我等失望了。不知道趙先生在書院是教授什麼的?”魏立偉繼續問道,剛才的寒暄中,他已經知道趙不凡的姓名了。

“不敢妄稱什麼先生,在山南書院只有周老先生可以稱呼為先生。我是書院的執事。不授課。”趙不凡看似客氣的說。

“看來這山南書院還真是不一般啊,只有一位先生。”魏立偉身旁的一個小丘山書院的學子帶著點諷刺的說道。

“這位仁兄什麼人,怎好妄議我們書院,山南書院有山南書院的規矩,你小丘山書院一樣有你們的規矩。”潘瑋不高興的說。

“在下姓郝明要問,字仁達。不知仁兄的稱呼是?”郝要問對潘瑋說。

“仁達兄啊,在下潘瑋,潘守志。”

“那,今天的文會就要多向潘兄請教了。” 郝要問冷冷的說。

“好了,大家剛坐下,文會嘛,讓魏山長和趙執事起個引子,定個規律吧。文會後還安排了酒菜,大家都不需客套。”郭如珏說著,他還看了李化一眼,等李化的態度。

“那就依郭大人的,我們是客,客隨主便吧。我和郭大人就是來看看。”李化說道。兵對兵,將對將,既然這時候郭如珏說話了,那他就可以表態了。

“不如趙執事先講,之前我們約定了文會要有詩詞助興,我看就先讓學子們各自賦詩一首,這次我們兩縣書院的文會可是需要好詩的。”魏立偉說這話,又看了看李化,他知道李化寫過一首詩,但他並不相信那是李化自己寫的,因為李化是武者,在京城武盛院修習的,從來沒有聽說李化在京城表現什麼文采。所以他就不相信李化能教出什麼寫出好詩的學子。詩詞可是要有天賦的。他在京城裡面找的兩個人都是詩詞的能手。

“魏山長,不如這樣,我等都是大秦的讀書人,所謂讀書只為家國事,不如先讓學子們各自賦一首讚頌陛下的詩詞,以表我等忠於大秦之心,如何。”趙不凡說道。這是李化教給他的,這這樣說肯定沒有任何問題的,郭如珏和魏立偉肯定不敢否定這樣的提議。

魏立偉看了看郭如珏,他可沒有想到眼前這個姓趙的胖子這樣提議,這提議誰能反對。看來山南書院是提前做了準備的,說不定他們在都寫好了讚頌陛下的詩詞。

郭如珏能說什麼,他只能同意,所以他衝著魏立偉輕輕的點了點頭。這樣的詩詞其實並不難寫,讀書人寫這樣應景的詩詞都是常事,而且他們這邊還有京城來的人,郭如珏並不認為這項比鬥小丘山書院會輸。

看到郭如珏點頭同意,魏立偉就讓人佈置的幾張書幾,書几上都放好筆墨。兩邊的學子或是坐著沉思,或是遊走考慮。李化和趙不凡不再說話,兩個人都閉目假寐,等著學子們書寫好詩賦。

這一關李化沒有打算贏,讚頌帝王的詩詞不會像寫景色什麼的,很難評說好壞,除非你寫的太差。他這樣做的目的是透過文會讓人知道他李化是效忠大秦的。就是做個樣子而已。

事實上正如李化想的那樣,山南書院這邊與小丘山書院的學子們各自的詩詞差距不大,小丘山有來自京城的人幫忙,拿出了兩首不錯的詩。而山那書院這邊由於提前準備了,所以同樣有不錯的。

雙方就這麼都認為讚頌的詩詞是平手,大家寫的都不錯,因此這集賢樓裡面的一份就略微融洽點了。

第一關比試差點失誤,這第二關的詩詞比較就不能再讓李化這邊搶先起頭了,魏立偉在大家都認為雙方第一關的詩詞都不錯後立即搶先說:“我們既然在聚賢樓文會,下面的詩詞不如以這集賢樓為題,讓學子們賦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