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王峰給黑衛送豆乾
章節報錯
李化也沒有想到潘瑋是這樣在北塬鎮當鎮長的,雖然他曾經把潘瑋帶到縣衙教授了幾天他認為的為政之道,告訴潘瑋做鎮長最重要的是能給鎮子掙到銀子,否則什麼想法都是空的,此外還把趙不凡介紹給了潘瑋。
潘瑋能抓住北塬鎮是南陽府到山南縣的交通要道,並且把北塬鎮的豆乾作為給鎮子掙銀子的法子是不錯,就是這個小子有點那啥,怎麼說呢?就是有點那啥,不好用言語形容。
要說起來,潘瑋和趙不凡這兩人都沒有做錯什麼,他們沒有貪汙受賄,趙不凡收了豆乾還都給送禮的人回禮了果酒,順帶還在往來的客商那裡給山南果酒打出些名聲。而商客一樣沒有吃虧什麼,既然這樣的話,北塬鎮的豆乾出了名對老百姓帶來了好處,那有什麼關係呢,這是李化的態度。
齊秀才可不管這些,他對著李化大罵趙不凡缺德,他才不管趙不凡現在是不是聽見豆乾就像嘔吐。
他承認北塬鎮的豆乾出名了會對百姓帶來好處,但他不認為這樣的法子是對的,而潘瑋更是對不住讀書人這三個字不但是對不起讀書人這三個字,而且簡直是利慾薰心,手段卑鄙,所以他要利化把潘瑋的鎮長撤了。李化卻反問既然對百姓有好處,那為什麼要撤,而且齊秀才看好的蘇鶴鳴在下河鎮到現在都沒有做出什麼成效。
齊秀才肯定要維護蘇鶴鳴的,他甚至願意把蘇鶴鳴當做自己的弟子。李化說蘇鶴鳴在下河鎮沒有做出成效的話一下子惹怒了齊秀才。他氣的用手裡的摺扇不斷拍打桌子,叭叭叭的。
齊秀才可是知道蘇鶴鳴在下河鎮做出些好事,例如蘇鶴鳴就把義學在下河鎮的各個村子都建立起來了,現在下河鎮讀書的孩童增加了不少,這不就是功績啊。
這都是在齊秀才的指導下去做的。現在李化居然說蘇鶴鳴沒有做出功績,齊秀才自然就會認為這實際是說他無能,因此他要為蘇鶴鳴做主。
兩個人吵吵了半天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後的決定是那就讓蘇鶴鳴和潘瑋繼續當鎮長,不用試用。但是齊秀才堅持以後潘瑋不能再給來往的商客說趙不凡喜歡吃豆乾了,對齊秀才的這點要求,李化是答應了,現在北塬鎮的豆乾已經有了名氣,以後怎麼做的更好,那就看潘瑋的了。
齊秀才和李化在縣衙裡面爭吵的事讓張德河知道了,是齊秀才回到書院告訴他的。他現在成天在書院,除了打雜以外還能有空聽聽周德老先生授課,他的日子過的很愜意。
山南縣雖然只是個縣城,但現在幾乎什麼都有,他都不想回到京城或者豫郡的平陽了。在黑衛裡面他只是個小角色,沒有太高的地位,在山南縣他可是不一樣,他是黑衛派過來的唯一一個探子,不用去仰人鼻息。
要說李化這個人,張德河認為是沒有野心的,而且他沒有發現李化和禮親王有什麼勾連。李化這個人可能張揚跋扈了點,比如不給龐鴻文一點面子,說去剿匪就直接端了吳縣,還把孫偉河說成的通匪,可那又怎麼樣呢,在張德河自己看來,要是他有太子的靠山,他一樣會幫太子辦事,說不定會更張揚。否則太子要他做什麼。張德河這樣的想法很符合黑衛講究忠心於陛下,聽命於統領楊威的要求。
齊秀才在張德河面前是使勁的說李化不好,例如投機取巧,一點不穩重不像個大秦的官員,但是像個賊寇。張德河就在一旁附和著,還說齊秀才才是讀書知禮,並且善於縣政,而且楊威是很看重齊秀才的。
齊秀才委婉的表示他是讀書人,不好只是黑衛的統領認可他,要有像周德老先生這樣的儒學大家認可才好,另外他現在雖然是山南縣的縣丞,可終究沒有個舉人或者進士的功名,這很是遺憾,而且看不到以後升遷的可能,大秦還沒有過秀才能做縣令或者知府的,他都想辭了這縣丞的官職回京準備在接著考舉人去。
張德河哪裡能符合齊秀才這樣的說法,齊秀才要是走了,他在山南縣的價值就沒有了,他肯定會被楊威訓斥,甚至還會把他關到黑衛的牢獄的。張德河一個勁的勸解齊秀才,說齊秀才的大名已經讓睿帝知道了,只要齊秀才在山南縣做的好,以後一定是前途無量,說不定陛下會特旨給齊秀才個功名。
齊秀才顯得很重視張德河說睿帝有可能給他個功名,就給張德河說了更多的李化的壞話,還說以後可以把蘇鶴鳴介紹給張德河認識。蘇鶴鳴可是知書達理的人,而且在做鎮長的時候很是勤勉。
聽齊秀才發完牢騷,張德河找了個理由出了書院到慕名軒,他和王峰一起約好喝茶。他倆相熟後,王峰會適當買單下,不過這次還是張德河付的賬。
王峰告訴他禮親王派了個人來山南縣,這個人叫什麼他不知道,似乎是禮親王要拉攏李化,但李化拒絕了,因為李化現在和太子關係不錯,為什麼要去和禮親王交好。說這些話的時候,王峰還很驕傲的樣子。
張德河自然是知道前幾天有京城的人來找李化,還在聽風樓擺了宴席。這個事他要是不知道的話,那他這個黑衛就成聾子了,只是他還不確定是禮親王派過來的。現在能從王峰這裡確認了是禮親王派來的人,那就自然落實是真的,而且李化的態度不會是假的。否則這麼機密的事怎麼都不會讓王峰這樣的人知道的,雖然王峰和李化身邊的人關係還都不錯。
不過這次王峰送給了他一些豆乾,說是商會那邊送給他的。張德河很不想要,這幾天書院的灶房天天都有豆乾吃,他又不是真的沒有銀子,他平時在書院顯得不是很富有,那是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懷疑。他可是黑衛,天天都吃得起大魚大肉的人,他光是送給齊秀才的銀子都有兩三千兩了,自己手裡隨便拿出來幾百兩銀子那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