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這是不是文字,這是浩然文氣,從天穹深處垂落,落在蘇文身上,落在下方的博浪城,落在大梁朝的每一寸國土之上。

“蘇文!蘇文又作詩了!”

有人發出了驚呼。

諸子百家的超凡者,從那無數文氣凝聚的文字裡,看到了一篇篇震動心魄的詩篇!

“都是新詩!是戰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大梁……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燕兒誓不還!”

“……”

“……天吶!蘇文是怎麼做到的!難道之前的五年時間裡,他的時間都花在作詩之上了嗎?”

只是這樣的話,說話的人自己都不會相信。倘若蘇文真的用五年時間寫了這麼多篇幅的詩歌,那這些年他們早就有所耳聞了。

蘇文不可能書寫了那麼多詩篇,卻能壓制著文氣,等到今天才垂落。

只能說明,這些詩篇是這麼一瞬間,蘇文所思所想的。這是五年時間的薄積厚發!他們掙大發了!竟然可以目睹這樣的奇蹟!

成百上千的詩篇,短短時間裡便佔據了整一片天幕!

“快記錄下來!快!這些詩篇若是遺失了,我等都是罪人!”

從一篇篇慷慨激昂的詩篇中,無數超凡者都敏銳嗅到了蘇文以身殉國的意志。

也就是說,一旦蘇文今日殉國此地,那麼這些被他電光石火間呈現的偉大詩篇,都會徹底遺落。

而他們這些在現場卻沒記錄蘇文作品的人,每一個都算得上是罪人!

“好手段!”

南石看到蘇文頃刻之間,便呈現出了數百詩篇,也是震悚不已。

“蘇太史!”

他神色肅穆:“天下分分合合,是天道規律,你我史家超凡,本是記錄時代變化之人,不應落在窠臼之中,請務必儲存自身,燕國若承天命,併吞大梁,兩國歸一之日,南石立辭太史之位,跪迎先生就任我史家擘位,鄙人相信,大史椽也不會有意見的。”

史家從沒出現過真正的聖人,只是儒聖老人家自身也是一位史學大家,所以所有史家都認為聖人是史家之聖。

但儒聖終究秉持的是儒家的觀點,跟史家是有很大出入。

而歷代史家超凡也摸索不到成聖的途徑,亞聖便是終點。

而此時南石和大史椽都認定,如果史家真的能出現一位聖人,那只有蘇文有這個可能。

畢竟,他們比在場任何的超凡者都知道蘇文在不到半刻鐘的時間裡,都做了什麼。

蘇文引來了海量文氣,注入大梁國土之中。

支離破碎的大梁國運,如久旱逢甘霖,瞬間恢復了七成以上。

之所以不是全部,是因為有兩成多的文氣,被蘇文牽引注入了大梁皇帝,姬長歌的身上!

那一首首“提攜玉龍為君死”“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源源不斷地為姬長歌注入了生機。

這個勉強能夠將自身力量凝聚入霸,最多能堅持一個時辰的姬長歌,很可能因為這磅礴的國運注入,多活三五天!

一個活生生的聖人強者,一個垂死的君王,給他三五天的時間,他能整出什麼樣的事?

大史椽在心裡推想過。如果是荊楚遇到了存亡危機,而他擁有聖人之力三天,這三天裡他會做什麼?

肯定是殺到敵國之中,一巴掌將敵國朝廷君王將相殺個乾淨,再一腳踩滅侵入國土的敵軍,以其軀幹頭顱,建築京觀,以儆效尤。

大史椽是史官,都會想到這些行為,姬長歌又如何想不到?

蘇文此舉,怕是將梁國與燕國的戰爭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