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發展(第1/2頁)
章節報錯
石灰是一個好東西,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使用了。據說往上追溯,那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紀。除了在土木工程中應用範圍很廣,在我國還可用在醫藥方面。
石灰雖然好,只不過朱允煐對其不是很滿意,他更加希望看到的是水泥,那更加合適。
只是水泥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朱允煐自認為自己可能是能夠講出來一個大概。比如說似乎是和石灰很像,不過這些東西,也需要加上一些水、粘土等等。
更進一步,朱允煐覺得這些東西與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很是相似。但是他可以膠結碎石,硬化之後強度很高、十分的堅硬。
英示皇帝很聰明,他有很多的想法,這也是工部上下的人都知道的事情。當今天子還是皇太孫的時候就在折騰造船廠的人,在督建北平城的時候‘假公濟私’弄出來了一個工部學院,裡面都是一些能工巧匠,都是一些大匠。
很多人沒有讀過書不要緊,說不出來一個所以然也不要緊,讓一些讀書人過去。和那些工匠交流,記錄下來工匠的一些心得或者祖傳的經驗等等。
或者是按照當時的皇太孫的旨意,聚集一大票精兵強將去攻堅一些難關。
所以大明的火器有了提升,如今一茬茬的在換鳥銃、炮管,因為就算是現在的炮管、鳥銃還會炸膛。但是相比起以前好了太多,而且還有很多的試驗,一直銃管正常情況下能用多久、開多少次銃,都是有記錄的。
火藥也是在進步的,這可不只是被用來煉丹,或者是用來放爆竹了。
硝酸鉀、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黑火藥不用說,很多人都很清楚。北宋時的《武經總要》記錄了三個火藥配方,也是在不斷的進行改進,達到了易燃、易爆、放毒和製造煙幕等效果。
現在的大明有著足夠多的火器,包括陛下說的‘點火裝置’,只要扣動扳機就能射出彈丸了。這樣的火器更加便捷,不需要點燃火線了。
只不過這樣的‘燧發槍’工藝相對複雜,所以相對來說造價較高,也只能裝備神機營等少數精銳部隊,換裝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包括那些個被稱為手雷的玩意兒,都是精銳部隊才能配備的。甚至現在也有人在研究‘火箭’,也可以說是改良火箭。
也就是可以發射三十二支箭的‘一窩蜂’,朱允煐沒有那麼大的臉覺得是在他的指導下才有的‘一窩蜂’。實際上在歷史當中,靖難之役的時候朱棣就在白溝河的時候用了‘一窩蜂’。
只能說現在的大明火器處在蓬勃的發展當中,不管是管狀的火銃,或者是歷史上已經出現的火炮,包括不斷改進的火箭,威力在增加的‘新式武器’手雷等等。
這都是好東西,朱允煐非常看重,而本身擅長火器的老朱也更是重視這些東西。
現在北平那邊,包括應天府這邊,很多人的茅房經常被一些人‘光顧’。只是因為皇太孫當初曾經提及,說是什麼茅廁的石頭有硝石,這樣的東西可是製造火藥的好東西。
髒、臭或者噁心人之類的事情,輪不到朱允煐去做,包括很多的工匠也不需要去在意那些事情。自然會有人去提供原料,實際上也不一定就是要指望那些茅房,畢竟中國地大物博,硝石這樣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一硫二硝三木炭’這樣的東西,也是課本上曾經提及的。
但是這可是黑火藥,朱允煐不是很滿意。他希望看到的是‘現代炸藥’,也就是所謂的‘黃火藥’,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這些,朱允煐自己都說不清楚,也造不出來。
畢竟科學的進步是需要積累的,朱允煐也沒辦法一下子去點亮所有的技術,只能現在去慢慢的‘攻關’,只能是在這個階段不斷的去積累。
心情還算不錯的朱允煐翻著工部學院的一些奏報,看著一些記錄,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
中國歷史上對於文科極其重視,雖然科學技術也確實是比較發達,相比起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文明,是足夠的先進了。
只不過也不需諱言,對於文科比較重視。而理科這方面雖然也有一定的投入,但是總的來說不是那種有著系統的培養、完善的科學體系,這也是朱允煐不太滿意的地方。
工部學院的建造、發展,這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試點,朱允煐要讓一些人明白這些道理。他現在就是在建立新學,開始重視理科生,開始‘科學’的培養這些理科生,推進一下基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