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舒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作為皇帝,朱允煐可不只是在處理朝政,他也是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
哪怕是個穿越客,有著‘長遠的見識’,可是朱允煐有著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他也從來都沒有驕傲自滿。
翰林院的學士們很激動,此前陛下就提到了井田制,這對於不少慕古的讀書人就是個夢想和機會。如果能夠按照周禮那般治理天下,肯定是天下大同了。
很明顯,很多的讀書人覺得先賢說的都是對的,他們也認為先賢的那些觀點放在現在依然是有效的。
至於說為什麼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不採納,他們或許會覺得那是以前的皇帝不夠賢明,或者是覺得讀書人為了天下大同,而那些皇帝沒有這樣的抱負。
總之就是先賢肯定是沒錯的,先賢治理天下的觀點放諸四海都是治世之策!
夾帶私貨可不行,朱允煐只需要這些滿腹經綸的讀書人給他說說井田制的一些事情,不需要這些人有著太多的個人感悟等等。
清貴的翰林院都是一些學者,這些人很多都是沒有實際的處政能力。簡單的來說就是這些人都是理論專家,基本上都沒有做過太多的實事,有些理想主義也很正常。
現在的翰林院,其實和前朝沒有多少區別。基本上是從唐朝就開始,是宮廷供奉機構,安置文學、經術、卜、醫、僧道、書畫、弈棋人才,陪侍皇帝遊宴娛樂,統稱翰林院。
只不過在晚唐後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在宋朝開始成為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
大明的翰林院,現在還沒有成為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非翰林不入內閣’是不存在的,畢竟現在的內閣也就是皇帝的‘初級秘書’,還沒有什麼權利呢。
不過說起來多少也是集中了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
朱允煐也沒有怪罪這些人,有些翰林學士就是需要熬一熬,或者是稍微打磨一下再放出去為官。這些都是科舉上的佼佼者,還是比較有能耐的。
“尋些歷朝鹽鐵製的記錄過來。”斜躺在榻上的朱允煐眯著眼睛,說道,“自兩漢時起,每日來一個翰林侍讀學士為朕講經。”
對於翰林仕讀來說,這自然是一個機會。若是讀書講經比較好,或者有機緣能夠在陛下詢問時有著很好的時策,說不定就可以簡在帝心,可以一躍成為重臣了。
必須要回去多多的努力才行,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抓住機會,這也是很多在翰林院苦熬的清貴翰林們相對難得的機會。
鹽鐵專賣,這是從春秋時就開始的,這不只是為了限制工商發展。主要還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實行的對鹽和鐵的壟斷經營。
雖然在漢初也有無為而治,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開放民營,對鹽鐵採取放任政策,使經營鹽鐵的商人富比王侯。但是在絕大多數時間,鹽鐵專賣是朝廷重要財政來源之一。
實際上鹽課收入成為朝廷僅次於田賦的第二大財政來源,朝廷重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學習結束的朱允煐擺駕回宮了,自然也聽到了傅友德等人被老朱抓去割稻子了。朱允煐也就是稍微的笑了笑,不過該偷懶還是要偷懶,他不想去割稻子,彎腰實在是太累了。
雙全小碎步到了老朱跟前,說道,“太上皇,陛下回春和殿了。”
“咱就知道那小東西懶散!”老朱冷哼一聲,沒好氣說道,“小時還挺勤快,越長大越懶。咱讓位給他了,連裝個樣子都懶得裝了,實在混賬!”
雙全低著頭不說話,朱橞等親王聽到了也只能是腹誹:皇帝侄兒如此不孝,父皇讓他退位就是,兒臣純孝啊!
“別學你爹,你爹是吃準了咱!”抱起來在玩稻子的小小朱,老朱柔聲細語,“這是糧食,能活命的東西,可不能玩!垠兒也累了一天了,再帶你去泡個澡,再弄些吃食過來?”
小小朱摟著老朱的脖子,奶聲奶氣,“高祖父,爹也洗澡,爹最累!”
“成成成,咱讓他過來一起泡澡。”對小小朱柔聲細語,但是老朱轉瞬嚴厲看著其他兒子,“這麼點地要是今個都收不完糧,你們也別出宮了,連夜給咱收好了,什麼時候收好了什麼時候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