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朱的教育問題刻不容緩,這也是朱允煐無比在意、無比重視的事情。因為在這樣的封建時代,一個皇帝的品行、能力,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走勢、興衰。

小小朱現在的這個年齡,本來就是懵懂的孩童,並不懂事。這也不是像朱允煐那樣是一個穿越客,小小朱可沒有什麼心智等等的。這個小傢伙的教育和品行,就是大明江山未來的一個走勢,由不得朱允煐不重視。

繼續上朝就好,順便敲打一下徐輝祖、傅友德,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的弟弟或者兒子是在太子跟前效力。包括其他的一些勳貴、重臣的子弟,一個個的也都是要請罪的。

太子抓了蛇,這可不只是皇宮裡的事情了,這也是一個王朝的事情。哪怕小小朱基本上是不來朝廷,基本上也不大可能有一些外臣和太子走的太近。

只不過不只是文臣,包括那些武勳,也都是明白小小朱的特殊性,大家都重視啊。將自己的子弟送到太子跟前,這是為以後謀取一些個機會,只是在想要提前投資的時候,自然也是需要承擔著那麼一些風險。

作為皇帝,朱允煐該賞功罰過,哪怕這一次就是有不少心腹的子弟會跟著受牽連。不過小懲大誡還是有必要的,這一點朱允煐也不會客氣,誰讓他是皇帝呢。

這不是什麼小事情,這實際上也是一些個大事。只不過考慮到朱允煐現在還年輕,太上皇還健在,皇太子的地位超然歸超然,只是暫時也沒必要覺得可以影響朝堂走勢。

對於文臣們來說,他們感覺到激動的事情就是文臣的‘地位提升’,六部尚書集體升為了從一品。接下來其他的文官,大部分也都是要跟著一起升官了。

這在不少文臣看來就是一些個文官集團的勝利,只是在嚐到了這顆甜棗之後。大棒馬上就要落下來了,朝廷要對於冗官出手了,人浮於事、機構臃腫對於朝廷受一個負擔,這樣的現象必須要剋制住,可不能繼續下去。

這可是有前車之鑑的,尤其是北宋時期,冗官更是達到了一個極點,這可不成。

下朝後的朱允煐將徐輝祖、傅友德等人叫到了武英殿,對於文官的冗官需要出手。對於武將這些,自然也是需要出手的。甚至包括那些個冗兵,也是需要進行改制的。

這不是單純的在嘗試著節省朝廷的一些開支,這些實際上也是在對大明的軍制進行一些小小的改動,這也是朱允煐的一個比較長遠的規劃之一。

大明的衛所制度,說起來是老朱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元朝軍制的某些內容而制定的,是明朝軍隊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制度。

這樣的一些個制度,確確實實是比較適合現在的大明,這也是大明軍隊所向無敵的一個根本。只不過朱允煐也很清楚,不存在什麼長久、永恆的一個制度。

軍制的一些改變也很有必要,從大都督府變成五軍都督府,這也是老朱在嘗試著開始削弱軍隊尾大不掉的手段。老朱可不只是要撤掉丞相直接掌權,亂世皇帝對於兵權更是看重。

看著徐輝祖,朱允煐問道,“咱大明,現如今兵強馬壯。只是接下來一些年,大明不會再大動刀兵,隨皇爺爺征戰老卒,連連征戰傷殘將士,此番也可退出軍伍。”

有些老卒,可不只是打了三十年的仗了,甚至更加久遠。從十來歲到現在,活下來的估摸著也都有四五十歲了,甚至年紀更大一些,這些人也隨可以考慮撤掉的。

徐輝祖拿著摺子,對朱允煐說道,“陛下,臣等此前也有探討。此番漠北新附,遼東安定,釜山等地也有大明駐軍。五軍都督府下轄都司、衛所,怕是有些吃力。”

朱允煐覺得也是這麼一個道理,朱允煐將這些人叫來就是這個原因。

“朕此前也考慮過,裁撤五處行都司。大明若是都司為二十一個、留守司二個、內外衛五百個,想來是堪堪夠用。兵額總數,朕覺得連屯田軍在內,需三百萬!”

行都司,這也就是地方軍事機構。隸於五府﹐而聽於兵部。

現在有陝西、山西、福建、北平、四川、湖廣五處行都司。這在朱允煐看起來是稍微有點和都司、五軍都督府重疊,乾脆一舉撤掉好了。

傅友德小心翼翼抬頭,問道,“陛下,太上皇陛下可認同?”

傅友德這傢伙的脾氣就是這般,說他耿直是沒問題的,衷心其實也不需要太多的考慮。

藍玉那傢伙是囂張跋扈慣了,傅友德就是政治智慧一般,主要是脾氣太耿直。

他終於朱允煐不假,可是這個傢伙更加忠誠的是老朱。所以在這個時候,居然當著朱允煐的面提起了太上皇,意思很明顯就是太上皇不點頭,他也不認為朱允煐的一些計劃。

朱允煐沒好氣的說道,“皇爺爺自然是知道的,待會兒你們也去一趟乾清宮。現在過去的話正好,太上皇還在鋤地,過去還能搭把手。”

傅友德立刻跪下,他也聽出來了英示皇帝的不高興,他也不是完全沒有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