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油畫之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向陽嚇了一跳,連忙從沙發上蹦起來,走過去,一把扯住他的後衣襟:“幹什麼?造反呢!”
“這畫不賣了,我把錢還你,以為我還不起嗎?”
劉向陽慌了,費了好大的勁,才把這畫買過來,帶回來了以後又重新裝框,掛在牆上,每天看著畫,心情都是愉悅的,怎麼能讓他再拿回去呢?於是嚴厲地說:“哪有這個道理?賣出去的東西,還有收回嗎?!”
“我本來就捨不得賣,看不見,心不動,現在,在你這裡看見了,我們又是熟人,我還是把它買回去吧,掛在我們家,不就掛在你隔壁嗎?你要看,到我們家去看就是了。”
“哪有這個道理,我是透過合法手續買的,雖然不是我登記的,但我獲得了轉讓權,最後付款,開了發票,你有什麼理由要把它收回去?”
“我愛畫中人,這是最光明正大的理由了。”
“那也不行,我也愛她,思念20多年,你愛她兩年都沒有吧?好不容易找到,好不容易看見了,好不容易能在一起,但是相見不能相認,我看著照片欣賞我的女兒,你忍心剝奪我的權利嗎?”
“這又不是從你手裡搶人,不就一張畫嗎?!”
席況站在椅子上就不下來,劉向陽只有哀求他:“可憐天下父親心,你不知道,我這麼多年怎麼過來的,你別看著我一天笑嘻嘻的,就是下定決心,改掉我暴躁的脾氣,就是希望,有朝一日遇見母女倆,讓她們看見我的笑臉,能夠和我幸福地生活。你們兩個已經走到一起了,遲早都要結婚的,天天能看到她。而我呢,還不知道能不能相認,我最大的擔心,就是她根本不認我,那我們面也見不到了。”
“她就是不認你,也在你們企業工作啊,你不是說,還要給她專門開一個設計室嗎,去上班了,不就天天見面了嗎?而我不同,她不願意住到省裡去,我也不可能天天見。我就不把畫掛在這裡,掛到省城的家裡去,在那邊的時間我也能看見她了。”這是迄今自己畫的最好的一張畫,席況真的捨不得,何況,聽他話的意思,好像自己拿不出買油畫的錢似的。
以為對方來真的,劉向陽放軟了話語,幾乎哀求道:“我的教授,我的賢婿,饒了我吧,你是畫家,以後有的是時間,給她畫10,000張我都不管,就要這一張,我已經買下來了。現在雖然和她還能說上話,是因為,她只把我當成上司。萬一知道了我是她的父親,要為她母親討個公道,根本不理睬我了,也不會在我的企業幹下去的。那個時候,說不定,能把這邊的房子賣掉,然後像她母親一樣跑出去,讓我再也找不到,我到哪去看她?就當你同情我吧,你可憐我吧,我還有多少個20幾年能活?行行好,我懇求你了……”
恐慌和緊張,就像沉重的包袱,壓迫著偉岸的男子駝了背,滿面愁容,那雙向來銳利的眼睛佈滿愁雲,水汪汪的,似乎一閘門,淚水就會奔湧而出。席況心裡難受,心尖微微抽痛了兩下,也真的同情這個男子。他雖然有錯,但和那個時代有關,貧窮不是他們的錯,夫妻間吵架,言語過火一點,也是有的,他已經懺悔了20多年。最痛心的不是求而不得,而是就在眼前,雖然看到了,得到了,可是還隔著距離,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拿到。
席況跳下了椅子,還找來了抹布,把椅子擦乾淨,然後坐下來,和他未來的老丈人面對面:“好了好了,就掛在這裡吧。”
劉向陽總算鬆了一口氣,然後倒了兩杯茶,給他一杯,自己一杯,然後趕緊把油畫的主題轉移開,綻開了笑臉:“畫家,你畫了那麼多畫,過去有個現成的模特,你難道沒有畫過嗎?”
席況眼神飄忽:還真畫過,因為那個女人身材好模樣也好,拿她當模特,這是常有的。不但畫過,還畫的是##的照片,但也只是畫畫而已。後來對她有看法了,那些畫都燒掉了。於是含糊其辭:“畫過,但是燒掉了。”
劉向陽很吃驚:“她沒有意見嗎?”
他說實話:“畫她,都是按聘請模特的價格出錢的,智慧財產權算我的,她對這些也不感興趣——她只對錢感興趣。”
“金錢真是考驗人啊,所以,我認為你不錯。我女兒,她母親,也經得起金錢的考驗。只願意自己掙錢,不接受任何饋贈,所以,我更愧對她,如果我當時有錢,我家境富裕,也不會……”
心中有隱痛,男人也變成了祥林嫂,席況打斷他的囉嗦:“算了算了,說點我們高興的事情。好不容易現在有這個時間,你能告訴我,你和你女兒怎麼認識的嗎?從哪些方面看出來,你認為這姑娘不錯的?”
開始很不以為然,服裝企業,以女工為主,有那麼多長得漂亮的,他從來不在意,因為不是看顏值的人,再漂亮的姑娘對他沒什麼影響。
知道這是自己女兒了,劉向陽仔細回想,後來想起來,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是在廠區那條林蔭道上。那是去年的一個夏天,天很熱,他們碰見了,但是真正過去打招呼的,是焦安子,對另一個姑娘,只是瞟了一眼,印象中很高挑,很文靜,也沒有留下多少的印象。
開始,就是悠悠她們到車間買服裝,給他們倉庫那些服裝畫效果圖,然後把效果圖貼在箱子上面,後來才發現,真是一件大好事,節省了很多的勞動力。買家根據效果圖選擇服裝,不需要每一箱開啟,然後再重新包裝一次,推薦產品也更容易了。
然後兩個姑娘買了一些服裝,拿回去加工改造,甚至連他們的邊角碎料,都買回去加工成時裝短褲,一時間,在大街上形成了一股潮流,連廠裡的女工都有穿那個褲頭的愛好。
後來供銷科長告訴他,那些大紅大綠的時裝短褲,就是悠悠她們買了邊角料,拼接製作成的,居然還變成了時裝。他就覺得,這個姑娘很有創造力。
再以後,受到邀請,去看她領導和組織的服裝表演隊,又拉廠裡來,給工人們演出了一場,就連技術室的設計能力都有了提高。
根據她的建議,組織年紀大的服裝工人,專門改造加工積壓的服裝。最顯著的成績——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簡直就是成就了。她主動出擊,帶著焦安子與冷非兩個姑娘,把老工廠積壓下來的產品,拿到縣裡、鄉鎮銷售,回籠了不少資金,大大地減低了積壓。帶動了工人們主動請纓,分期分批到外面銷售,形成了一股風氣,企業有回籠資金,又讓工人們有一部分收入,上上下下都很滿意,都說這些大學生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