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要出國來學嗎?”劉蘇悠悠不以為然,中國的中學也有計算機課,好像聽老師講過的,只要開發出一種軟體,甚至設計一種表格,統計進貨出貨品種數量價格,那是很容易的事情。

“在家裡太辛苦了,父母也想讓我出國旅遊一下,這裡是因特網的發源地,能學到計算機技術當然更好哦。”娜塔莉亞說的風輕雲淡的,只是勸悠悠吃菜。

香腸的味道怪怪的,烤豬肉太油膩了,劉蘇悠悠對不合口味的東西索然無味,慢條斯理吃著,一邊介紹自己賣服裝的經過,也坦言自己就是一個打工妹,收入十分有限,不能與搞批發的老闆相提並論:“我們掙錢,都需要上繳給單位——也就相當於公司吧。我們只是拿工資的。”

“我們掙錢,也是全家擁有,但是我想要多少錢,父母就會給我多少錢,從來沒有為錢的事情犯愁。”娜塔莉亞抓著豬肘子啃得不亦樂乎,腮幫子鼓起兩個包子,嘴角上油光光的,還大言不慚地說,“你想吃什麼我都請得起。”

難怪這姑娘長的又高又胖,太能吃了。兩人一邊說一邊吃,半個小時不到,對方吃菜的速度明顯降低下來,還有大半桌子的雞魚肉蛋。

保加利亞姑娘很豪放,大口吃菜大口喝酒,見劉蘇悠悠不喝酒了,把她那一杯啤酒也拉過去了,就像喝白開水一樣。喝了以後講話特別多,只是一會兒就說英語了。

劉蘇悠悠把桌子一拍:“我們不是說好了嗎,全部說德語!”

娜塔莉亞嚇了一跳,只好說德語,結結巴巴來幾句,情不自禁又轉成她本國的語言,翹舌頭,發顫音。劉蘇悠悠一頭霧水。拿勺子敲她跟前的盤子,又說幾句中國話,對方明白了,只有用德語說。

兩人一邊說一邊吃,漸漸的吃了兩個多小時,所有的菜不過吃了一小半。

劉蘇悠悠就說肚子脹了,不能再吃了。看見還有大半桌子的菜,實在覺得心疼,這麼多東西浪費掉不是暴殄天物嗎?就說要打包帶走。

娜塔莉亞堅決反對,說培訓中心有食堂,帶回去往哪裡放?什麼時候吃?

兩人轉身要走,被兩個大媽攔住了:“你們沒有吃完,不能走。”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誰叫這個東歐姑娘不聽勸呢?劉蘇悠悠靜觀其變。

“我們盡力了,已經吃不完了。”娜塔莉亞吞吞吐吐的說。

原來勸阻過的那個大媽走來,理直氣壯指著她鼻子問:“誰叫你們點那麼多菜呢?”

“你怎麼這樣兇?”娜塔莉亞不高興了,後退一步,大聲說,“我花自己的錢,想買多少就買多少。”

“既然買下來,那就應該吃了,為什麼還剩這麼多?”

“我沒這麼大……肚子,吃不了,怎麼辦?”

見這個外國姑娘得理不饒人的樣子,又一個大媽上前來:“吃不了,你們就要包裝起來帶走。”

娜塔莉亞更著急了,語言本來就不流暢,現在只有比劃著表示,帶回去沒地方放,沒有時間吃,不是也要扔掉嗎?

裡面的人更生氣了,幾個大媽一起出來,知道她德語不過關,特別放慢語速告訴道:“如果你們扔掉,那就要罰款。”

又出來一箇中年男人,非常強勢地說:“誰叫你們買那麼多呢?當初勸你們少買一點,一點也不聽,現在吃不掉了,又不願意帶走那可不行。”

娜塔莉亞這時候才痛恨自己語言不過關,吵不過他們幾張嘴,拉著劉蘇悠悠,要她出來說幾句。

趁這個機會,也好教訓教訓自己同學。於是劉蘇悠悠代她承認錯誤:“我們以後少買一點就是,這次買多了,對不起。但花的是自己的錢,倒掉或者吃掉,都和你們沒有關係,你們沒什麼損失,為什麼非要我們帶回去呢?”

中年男人板著臉教訓道:“你們付了錢,那是買了我們的資源。蔬菜糧食,是利用我們的土地資源種出來的,還消耗了我們大量的機械資源、人力資源。所有食品的生成,都需要水、電、天然氣等。需要就不應該買那麼多,吃不掉就浪費我們的資源。你們如果不帶走,或者帶走扔掉了,我們得知這個情況,一定會報警的。”

天,上升到法律層面了,劉蘇悠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想想自己的國家,還沒有西方發達的國家這麼富餘,浪費現象更加嚴重,也是不是應該的。把娜塔莉亞拉到一邊勸說了一番,心中打定了主意,就走上前去,又一次認真道歉,問他們要了包裝盒,把剩下的食物都裝起來,全部帶走了。

走出了飯店,娜塔莉亞想想也憋屈得很,初到德國,由於語言不通,她也不善於交際,還沒這麼大張旗鼓請客呢。這次花了錢,還受氣,帶這麼些食品回去怎麼處理?倒在垃圾桶裡,一定會被發現,還真怕有人叫警察。

劉蘇悠悠就說:“天氣現在還不熱,我們拿回去,放在冰箱裡,明天加工一下,中午的菜就不要買了。”

“今天吃了明天還要吃?那還有什麼味道?”

“如果加工一下,做成不同的味道呢?”劉蘇悠悠說,“我們在食堂裡面吃,花費大多了,味道也不好,品種也很少,價錢還很貴,如果我們自己燒飯,又省錢又好吃,你覺得怎麼樣?”

娜塔莉亞聳聳肩膀,攤開雙手說不會,從來沒有自己做過吃的。劉蘇悠悠就說自己會,也讓對方品嚐一下中國料理。對方覺得那是浪費時間,也不會做家務,但是早聽說中國的菜很好吃,既然朋友願意多事,就陪著玩吧。

正好要出去買點日用品,熟悉一下這裡的環境,多和外面的市民交流交流,也是一種語言學習。她們把菜餚帶到培訓中心,到食堂提出要求。

廚師長很欣慰,說她們懂得節約,讚不絕口,聽說吃不慣德國的飲食,也不見怪,支援她們自己開火。同意借給電磁爐、平底鍋、還有一些簡單的鍋碗瓢盆。她們謝過廚師長,這才到街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