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什麼利益啊,談仁義之事就夠了。

你若是非要追求利益,那麼不是仁義會帶來利益,而是仁義的本身就是一種利益。

《大學》有言,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六韜》之中姜太公言,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

義就是理就是人之價值,這本身就是國家利益之所在。

所以無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國平天下,仁義為根為貴,遠的孔孟之學,近的《漢書》《淮南子》都有這些內容。

《司馬法》說,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仁就是人,也正是主公說過的,以人為本。

主公與少君知而言,言而踐行,我等是真的望塵莫及。”

“可父親常說以人為本,以德服人,讓我做個有德行的人主,可有德行的人又是什麼樣子。”

“少君有大儒教導,自然德行很高。

《孔子家語》說,為政在於得人,取人以身。

得人心者得天下,為政就是要得人心。

而得人心就在於為政之人的修身,以身作則罷了。

正所謂治以道德為上,行以仁義為本。

道就是規律,是萬物的根本。

德就是以道來做事。

其實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在這方面都是相通的,都是要追求正確的道路。

德行就是順著正確的行為嘛。

.....公子這是要打瞌睡了?”

看著已經開始聽不懂的劉贇步騭有些無奈,這些話說的還是有些太早了,只是自己的妹妹將自己找來,也是沒有辦法了。

而此時步氏卻是將劉贇帶到了一旁,輕聲說道。

“母親沒有你舅父那麼好的學識,但是母親也有些許的見識,今日你聽的大道理多了。

那麼母親就給你講幾個故事可好?”

“好。”

“我大漢太傅陳仲舉和你的祖父父親一樣,他想要救天下,更想要救天下之心。

有澄清天下之志,他當初赴任豫章太守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去自己的府邸治所就先去拜訪了打當地的大儒徐稚。

他的主簿不明白就問他。

為什麼不先去官署安頓好了?

他回答,武王獲天下,席不瑕暖,我禮賢有何不可。

所謂席不暇暖就是說,席墊都還沒有坐暖就先去拜訪大賢商容。

這就是德行之中的禮賢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