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

就算是同樣抬數的嫁妝,也有那只是外表光鮮充門面的,以及表面不顯實則內裡實惠的,嗯,她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

自徐玉見寫了信讓元宵帶回去之後,沈熙倒也真的從此就老實下來了,再沒往徐家送過東西來。

這讓姜氏鬆了口氣。

卻不知,沈熙可一點也沒停止過四處蒐羅好東西的舉動。

在他想來,就算現在不能都給他的小媳婦送過去,等到將來她嫁過來,也能都送到她跟前去。

想想那樣的場景,沈熙心裡就美得樂滋滋的。

而徐玉見,這之後除了每日裡仍去覃先生那裡,就是陪著姜氏和老太太說說話,偶爾還在繡娘們正在趕製的吉服上繡上兩針……

這日子過得倒也極為悠然。

時間很快就邁入了十一月。

近幾日,長房孫氏臉上時時都洋溢著淡淡的喜氣,很明顯是有什麼好事。

至於是什麼好事……

“……是為了你三哥的婚事。”姜氏道。

徐玉見的三哥徐承智,是孫氏的幼子,也是長房的嫡次子,侯府的三少爺。

徐承智今年十八,也確實到了該考慮婚配的年齡了,孫氏會替徐承智張羅婚事也並不奇怪。

徐玉見是有些高興的。

前面幾世,因為侯府的敗落,後面成親的徐家子弟婚事都並不順心,徐承智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侯府的處境與前面幾世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又有孫氏操持著,那麼,徐承智的親事也定會好出前面幾世許多倍,是嗎?

徐玉見當然是這樣希望的。

她有些好奇,“母親,大伯母看上哪家的小姐了?”

孫氏無論是出嫁前還是出嫁後都生活順遂,是以是有些眼高於頂的,能讓她看中,又將自己的喜意如此外放的,想也知道那家的千金是極得孫氏的看中了。

姜氏聽到這裡,卻是頓了一頓,“是錢家的姑娘。”

錢家?

徐玉見先是一怔,然後才反應過來姜氏所說的錢家是哪一家。

京城姓錢的人家有許多,但能被稱得上“錢家”的,卻只有一家。

錢家祖上是皇商出身,當年太祖起事時,還曾散了大半家財相助於太祖,後來太祖定下江山,錢家沒有要封賞,只向太祖討了個皇商做。

這樣幾代下來,本就底蘊深厚的錢家,更是積攢了不知道多少的家財。

所謂士農工商,原本商人在大梁朝的地位並不高,但誰叫錢家當初是有功於大梁朝,更是太祖親封的皇商,是以就算誰都知道錢家有銀子,卻是就連景泰帝也頗給錢家一些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