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錢家當然不僅於此。
若只是如此,就算有錢家祖上的那些功勞,以孫氏這樣眼高於頂的性子,她也絕不會對錢家的姑娘高看一眼。
縱是皇商,但錢家到底也只不過是一介商人,孫氏可不會樂意讓自己的次子娶一個商人女。
這其中卻是有講究的。
錢家當初雖然在太祖起事時耗了大半的家財,但在太祖建立了大梁朝之後,憑藉著是太祖唯一指定的皇商,當年損耗的那些家財很快也就賺了回來。
到得如今,錢家不僅是皇商,還將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說是富可敵國一點也不誇張。
錢家的轉折就出現在孫氏看中的姑娘,也就是錢書妤的父親錢四海身上。
錢家這一代有四兄弟,錢四海行三,其名就是得自錢家名下的四海錢莊。
四海,這個名字除了讓人第一時間就想到四海錢莊之外,其中怎麼也帶了些江湖草莽的氣息,對於那些文人墨客來說,只怕聽到這個名字就會嫌棄其主人的粗鄙。
但正與這個名字給人的印象相反,錢四海不僅不是個言行粗鄙之人,為人還生得極為儒雅,更自小就擅讀書,還是正經的進士出身。
人要是有了足夠的銀子,就會尋求身份地位上的渴求。
錢家便是如此。
皇商這個名頭說來好聽,但在大梁裡那些達官貴人眼裡,卻是什麼都算不上的。
以錢家的身家,若不是還有與太祖當年的那些香火情,只怕早就被人啃得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但是,就算現在所有人還顧忌著錢家與太祖的那點香火情,再過個幾十年一百年呢,那時候是不是還有人顧忌這一點?
正因為清楚自己的處境,所以錢家站穩腳跟之後,就開始思忖著如何能讓族人入仕。
只有族中子弟入朝為官,錢家這萬萬貫的家財,才不會是鏡花水月。
不過,這又談何容易。
錢家不缺銀子,自然也就能請得來最有學問的先生,只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錢家人的天賦都在做生意上,幾代以來雖然族中人人都被要求讀書習字,但真正有所建樹的卻是少之又少。
事實上,應該說是隻有錢四海一人。
錢四海雖然不能算是非常聰穎,卻自幼就對讀書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對於先生所授但凡有不明白的,無論是自己鑽研還是請教先生,總要完全通透了之後才會罷休。
用先生的話來說,錢四海就屬於那種天資欠缺幾分,卻能用自己的勤奮來彌補的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錢四海苦讀了整整二十年,才終於在二十五歲上中了秀才。
二十五歲的秀才,在大梁朝其實算不得什麼。
畢竟,每三年一次,被科舉聚集到京城的每一個人,都各有各的不凡之處,其中十一二歲中秀才,十四五歲中舉人,二十之前中進士的人也時有聽說過。
在這些人之中,錢四海甚至是有些愚鈍的。
但錢四海就是有股不服輸的勁兒,中了秀才兩年之後又得中舉人,再七年之後終於金榜題名中了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