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這風力竟比現在的水排更甚!”張亮很快發現了這風箱的精髓。

“鄖國公好眼力,這風箱可大可小,若是造大了,便在外面用水排發力,免得匠人白用了氣力。”陳宇還在一旁解釋道。

張亮點點頭,打造兵器用的排風可比這風箱大多了,但是既然能做小的,自然也能做大的,當即張亮朝著陳宇一拱手道,

“吳國公精於格物,某佩服之至,不知這風排可有個名字?”

陳宇撇撇嘴,心道還好李二不在,要不然貞觀箱可就沒跑了,當下笑呵呵道,

“尚未取名,左右不過是鼓風之用,便叫風箱也就罷了。”

張亮點點頭笑道,

“甚好,這木箱之中能鼓風,風箱倒也貼切的緊,某這就讓工部趕製,先行在其中一個爐子之上試驗。”

張亮也不含糊,隔日便讓工部的匠人卯足了勁,給其中一個爐子打製了一個碩大無比的風箱,看上去唬人的很,光是拉桿就得一人高,若是不用水力,二三人都拉不開這風箱。

陳宇作為火器署原先的上官,自然也得到場,看著匠人們七手

八腳的把風箱連線道爐子上,又指揮著眾人添上焦炭等物。

“拉風箱!”陳宇一聲令下,透過水力扇排發動的風箱被兩個匠人緩緩拉動,瞬間只覺得屋中的空氣都被抽走了不少。

“當真可行!”火器署的一名主簿樂顛顛的看著爐膛內的火苗道。

隨著風箱的拉動,爐膛之中的火苗也漸漸勢大,在匠人們賣力的拉動下,火焰甚至已經發出白金色來,而後卻又漸漸轉為藍白色,正是溫度逐步提升的象徵!

“神了!這般的冬日,竟也有如此的溫度!”一干火器署的匠人喜笑顏開的說道。

見風箱奏效,陳宇和張亮這才趕回東宮,李治已經下朝了,正在麗正殿裡歇息,魏徵則在一旁絮絮叨叨的給他講一些治國方針,

“啟奏太子殿下,吳國公所製得的風箱當真靈驗無比,火器署已然加緊製作新式火銃,只待來年開春,便可裝備於我大唐軍士了。”張亮躬身道。

李治見陳宇來了也開心的很,終於可以不用聽魏徵嘮叨了,笑眯眯起身道,

“煩勞張卿了,此事孤定即刻上書報與陛下知曉,爾等均有封賞。”

魏徵一看,得,今天估計也講不了多少了,乾脆退回半個身子,朝李治拱手道,

“老臣今日便告退了,便由吳國公來教導太子,改日再來向殿下詢問治世之道。”

李治眉開眼笑道,

“是了,恭送魏師。”

陳宇是太子少傅,理論上也是要教導太子德行操守方面的功課的,但是陳宇哪裡管的了這麼多,李治當即把陳宇留下,嬉皮笑臉的湊過來道,

“姐夫可算來了,魏師今日盯了我一整天,險些答不上來。”

陳宇呵呵笑道,

“殿下天資聰穎,又得明師教導,他日必能承陛下之大統,繼我大唐萬世基業。”

陳宇一番吹捧,李治骨頭都輕了四兩,小小年紀經不起陳宇這般的吹噓,險些以為自己就是一代明君了。

陳宇見也差不多了,這才從東宮出來,剛走幾步,便看見孔穎達領著駱賓王朝東宮走去。

“見過沖遠公了,這是要帶觀光去哪兒啊?”陳宇笑呵呵的打著招呼。

“唔,見過吳國公。”孔穎達也忙眯著眼睛,朝陳宇一拱手,身旁駱賓王見了陳宇十分歡喜,恭恭敬敬躬身道,

“學生見過陳師,衝遠公正要帶學生前去面見太子,以求得陪伴太子唸書之事。”

陳宇恍然大悟,陪太子讀書這種事是孔穎達負責的,李治和駱賓王年紀相差不大,有個陪讀的書童也挺好,只不過這事兒還是得李二做主,孔穎達也就是先帶駱賓王去見見。

駱賓王,這個原本生命中充滿了磨難的少年,在陳宇的穿越之下,如今在一干太學生裡也算是出類拔萃,孔穎達十分喜歡這個孩子,如果不出意外,駱賓王一旦成了李治的伴讀,那麼在李治登基後,朝堂之上也會有他的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