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蒙學之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子寰吶,但凡讀書之人,無不是自幼唸書寫字,然我大唐讀書之人大多由五姓七望之家推舉,此事如何能解啊?”
陳宇想了想,這才說道,
“所謂幼學,不過是教導百姓識字,並不一定需要能寫詩作文章,陛下只需費些錢糧,刊印一些幼學的書籍,置於幼學學堂之中,反覆使用即可。臣以為,當挑選年齡六至八歲的孩童為佳,陛下若有心開辦,臣願替陛下分憂,率先在藍田開辦幼學!”
李二一聽,大為滿意,撫須笑道,
“子寰有心了,然我朝並無幼學的書籍,朕孩提時便熟讀四書五經,百姓如何能看懂啊?”
陳宇不慌不忙的擺擺手道,
“此事不難,便由臣來編纂便是了,陛下容臣回家撰寫,一二日即可。”
李二還沒說話,一旁的長孫皇后倒是驚訝的開口了,
“子寰雖為我大唐詩仙,然編撰書籍非一日之功,豈能兒戲。”
陳宇笑呵呵的朝著長孫皇后一躬身,
“皇后多慮了,不過是些粗淺的幼學文章,臣才疏學淺,便是讓臣編寫四書五經,怕是也不能做到。”
李二哈哈一笑道,
“子寰過謙了,論詩文,在我大唐,子寰說第二,何人敢說第一,朕準了,子寰只管去編寫便是,朕再與衝遠和虞公等商議一番。”
陳宇領了旨,匆匆趕回家,當即鋪開紙筆,李麗質看的好奇,
“夫君可是又要寫詩文了?”李麗質美目裡滿是期盼。
陳宇哈哈一笑,搖頭道,
“哪有這麼多詩文可寫,為夫是奉陛下旨意,開辦幼學,這不,編寫一些孩童看得懂的文章。”
李麗質點點頭,又似懂非懂的問道,
“這孩童看的文章又是何物?妾身幼年之時,阿耶便讓李師教導妾身的文章,不過是四書五經六藝,這等文章妾身看的好生頭疼,幸得是女子,李師才沒多作懲戒,反倒是太子哥哥,從小便被李師責罰甚多。”
陳宇暗暗點頭,讓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去學四書五經,的確是難為他們了,小孩子哪裡懂什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當即陳宇摸摸李麗質的烏髮笑道,
“麗質且看著,我這就寫來。”
陳宇鋪開宣紙,在紙上小心的寫下一段《三字經》來。這玩意兒陳宇從小就會背,屬於小學時候必學的科目,小孩子基本上人人都會幾句“人之初,性本善”啥的,但是像陳宇這樣熟讀三字經和千字文的,倒也不多。
陳宇寫到“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的時候,有意略去了這一段,只保留了“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以免露出馬腳,蘇老泉那是蘇洵,這會兒哪有這個人。
李麗質看著陳宇一邊寫,自己也在口中默默的誦唸,待陳宇最後一筆寫完,李麗質長舒一口氣笑道,
“夫君當真是好文采,一氣呵成洋洋灑灑,妾身竟不知夫君還能寫得如此文章來。”
陳宇大為得意,攬著李麗質就在她俏臉上“吧唧”一口,笑道,
“為夫會的事情多了,要不然,晚上給你看看?”
李麗質羞紅了臉打了陳宇一下,
“又沒個正經,妾身去給夫君準備寫點心,夫君且寬坐。”
說罷,李麗質轉身出了門,陳宇滿意的看了看自己的“大作”,千字文在大唐已經有了,是南北朝時期的產物,但是百家姓他不敢寫,你拿給李二一看“趙錢孫李”,第一句話李二就得發飆,憑什麼李才排第四啊?
陳宇總不能說這玩意兒是趙匡胤時代的吧,人家皇帝姓趙啊。百家姓算是廢了,肯定是不能交給李二的了。陳宇當即又洋洋灑灑的默寫了一篇《弟子規》,這玩意兒他記得好像是清朝才有的,這會兒應該拿的出來。
晚飯的時候,懷孕的蘇憶晚聽說陳宇寫了兩篇蒙學讀物,非要拿來瞧瞧,陳宇怕她累著,蘇憶晚不依不饒的撒嬌說要看,要不然就哎喲哎喲的說肚子不舒服。
陳宇拗不過她,只得取來手稿,蘇憶晚興致勃勃的讀著,看罷之後笑道,
“夫君真是好文采,頃刻之間寫就,若腹中無才華,那是萬萬寫不出來的,妾身只盼腹中胎兒落地後,由夫君教導,將來必能成為飽學之士。”
陳宇哈哈大笑起來,趕緊讓蘇憶晚好生歇息著,如今陳家已然成了太醫署常來常往的地方,陳宇隔三差五就要讓人把太醫請來給蘇憶晚診脈,生怕有個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