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章 嘴強王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宇一驚,忙連連搖頭,但是心裡卻盤算開了,哦,李承乾好像歷史上的確有足疾,但是究竟是什麼病,陳宇不知道,疑惑的看著李恪道,
“臣實在是不知道,這陣子陛下也甚少上朝,天氣冷的緊,又是風又是雪的,臣回李莊也有幾日了。”
李恪瞧著陳宇不像說謊的樣子,點點頭道,
“我今日去探視太子了,聽聞太子身染足疾,太醫署已經傳出話來,恐怕日後都得扶杖了。”
陳宇點點頭,但是又一臉疑惑的看向李恪,
“不知吳王殿下,與臣說這些作甚?”
陳宇想的是,李承乾這貨,不管他怎麼樣,只要老子不去幫他,他最終都會被李治取代,現在哪怕他生龍活虎日馭十男,男上加男、左右為男、迎男而上,將來他都不可能成為大唐的皇帝。
但是李恪可不是穿越來的,在他的觀念裡,陳宇日後是幾乎一定會封侯拜相,成為下一任皇帝的宰輔的,所以對於大唐的儲君生病,陳宇竟然絲毫沒有波動之色,顯然有些不正常。
“太子乃一國儲君,子寰又是當朝重臣,日後必定輔佐太子登基,擁從龍之功,何以如此淡然?”李恪忍不住了,向陳宇發問道。
陳宇哈哈大笑,心想哪裡能告訴你日後根本不是這個小基佬當皇帝,但是眼下不能亂說,陳宇眼珠子一轉,笑呵呵的回道,
“陛下如日中天,正是春秋鼎盛之時,臣一心為陛下辦事,如何想的這般深遠,哪怕日後陛下傳位於太子,也是數十年後之事,人生在世不過一甲子,臣哪怕到時候致仕還鄉,一樣的逍遙自在。”
李恪笑了,朝著陳宇一拱手道,
“子寰之灑脫,我等實是羨慕不來,難怪子寰無意探視太子,原來是這般想法。”
李恪見陳宇如此灑脫,倒也不好追問,陳宇留下李恪在家用飯,李麗質和李漱與李恪素來親厚,見自家哥哥來了,忙不迭的給李恪準備豐盛的飯食,席間陳宇和李恪都是喝的醉醺醺的,這才放了李恪回家去。
飯後,陳宇把太子生病的事情告訴了李麗質和李漱,李承乾是李麗質一母同胞的哥哥,自然是有些著急,
“長兄身染足疾了?哎呀,那可不得了,十七妹,明日我便與你進宮瞧瞧太子去吧?”李麗質看著李漱道。
李漱和李承乾關係就一般了,一來年紀比李承乾小了不少,二來李漱並非長孫皇后親生,關係上就差了不少,當即滿不在乎的點點頭,
“嗷,行吧,那明日便隨長姐去瞧瞧就是了。”說著,李漱還不忘往嘴裡塞糕點。
“夫君可要一同去瞧瞧太子?”李麗質看著陳宇問道。
“唔,我就不去了,明日還得去書局看看陛下的報紙印的如何了。”陳宇推脫道。
李麗質乖巧的點點頭,在她看來,陳宇不用討好太子一樣能榮華富貴,再說李麗質和太子其實也沒什麼太深的感情,李承乾從小就被立為太子,久居東宮,就連李麗質和他一年也見不上幾次。
隔日陳宇去上朝的時候,李麗質和李漱也進了內宮
,兩儀殿上,李勣這個平日裡不怎麼說話的小老頭,突然出列朝著李二道,
“啟奏陛下,臣得邊關來報,高昌犯我大唐邊境數次,甚至搶奪我大唐來往客商的錢糧貨物,焉耆已然被高昌襲擾的苦不堪言,上書我朝,請陛下聖斷!”
焉耆是附屬大唐的一個小國,基本上和新羅差不多,都是管大唐叫爸爸的那種,一聽自己乾兒子被打了,李二坐不住了,忙問道,
“高昌?這等小國竟然如此放肆?”
陳宇一聽,暗自好笑了起來,歷史上638年,西域的高昌國攻打大唐,李世民派使者警告高昌國王,“我明年派兵打你”,一代嘴炮絲毫不慫,“有本事你就來,人少了你打不贏我,人多了你後勤跟不上”,第二年,高昌國滅亡,一代嘴炮就此隕落
唐朝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三條線,北線、中線和南線,
北線是出玉門關經高昌;中線是出玉門關經敦煌、樓蘭、焉耆國,
這些沿途的小國收取沿途商隊的過路費,還能提供補給,賺的盆滿缽滿,高昌國也是得利頗豐的。
630年,樓蘭國消失了,僅僅靠焉耆國補給不夠,於是走中線的商隊越來越少了,過路商隊都走北線經高昌國。
自古以來,從西方到中原要走絲綢之路。可在西域這裡,絲綢之路並不只有一條,而是分為北道、中道、南道三條。北道相對來說比較遠,南道早已荒廢,所以大多數人都會走高昌所在的中道。高昌因此也成為了絲綢之路上最大的中轉站,壟斷了大部分國際貿易,富的流油。
人紅是非多,絲綢之路南道上的焉耆眼紅了,焉耆國王索性馬上向李世民打了小報告:陛下,我們想把南道修一下,以後看您也方便。
李世民一看同意了,畢竟不就是一條路嗎?條條大路通羅馬通長安,妙哉妙哉。
可這不就斷了高昌的財路了嗎?斷人財路相對於殺人父母啊,麴文泰得知焉耆要搶自己的的生意後,大發雷霆,立刻帶兵打敗了焉耆,甚至把焉耆國內的金銀財寶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