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比勸諫更高一籌的,叫將計就計!

你不是要派人巡邊嗎,我同意,正好這裡有一件事需要你來查一下。

看似同意東冥皇的巡邊,實則,是把巡邊變成只針對某件事的調查,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巡邊。

且不說這後生崽有沒有能力查,就算能力足以匹配職責,這事就真的好查了?

裡面的水深得他們自己都摸不到底了,你一個外人,不過讀了幾年書,就以為能把這灘渾水篩清了?

怎麼可能。

就算陛下賜下你寶劍,你有勇氣砍嗎?

有了勇氣,你有證據嗎?

有證據,那也只能針對這件事!

提議和附議的大臣們正為此沾沾自喜呢,上屆官場政斗的魁首隴安博,對這些人輕蔑一笑,都不用出面,畢竟是孫兒求差,避嫌!

他不動,可政壇盟友們發力了!

“陛下,不論西域山匪是作亂,還是暗查細作混入邊軍,即使越過西域王相,按法規,也該有鎮西王向陛下上奏,陛下再安排臣負責,而臣覺得,只要威揚門調遣一位捕房總管,數位得力捕頭即可。”

“陛下,刑政令所言不錯,依微臣之間,隴安志遠和三位學生,是目前最適合代皇巡邊的人選,其有三理,一,四人皆為未來國之棟樑,若不知我東冥山河之貌,空談治理與紙上談兵又有何異,其二,他們一是剛入朝,三是剛入院,既有朝堂遠見,又有院前青澀,青澀者,廣學易精,此番代皇巡邊必有我等臣子們看不到獨特見解,陛下曾廣納賢士,為的不是想聽聽朝堂外的聲音嗎,最後一點,此舉一開,必將激勵更多的學子踏出帝都,開闊眼界!”

“臣附議!”

這次的附議之聲,可比之前的聲勢大多了。

然而對面,也不是吃素的,同樣有人立刻站出來,一句:“陛下……”然後一場口水仗就在金殿裡打起來了。

三位後生崽都傻眼了。

這裡哪一位,不是高高在上,平日裡只聞其名,不見其影的超然存在。

一下全看到了。

但看到的同時,又發現了坊間傳聞裡沒有講述的一幕。

開始還是各說各有理的,不知為啥,漸漸變了味,有點往潑婦罵街的感覺走了!

不過最終,還是國相派勝了。

畢竟國相派勝就等於東冥皇勝。

早在提出巡邊的三大理由時,東冥皇就能確定了,但他還是要看看,誰特麼老想著跟他作對,而且還是往死裡懟的那種!

而站到他這邊的人,誰是真心,誰是假意,多看看不僅沒損失,對未來制衡還有很大幫助。

今日金殿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

平時朝會,就算有人透露出來,也沒人去聽。

老百姓哪關心你這個啊。

但是今天例外,聽聞春考前三可都是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