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最擅長防守 (第2/2頁)
章節報錯
騎兵若是沒了速度,戰鬥力還不如步兵,坐在馬上看似威風,實際上完全是靶子。
此外是左邊的小山,駱天明命令士兵,將靠近大路的山坡,所有樹木全都伐光,但大樹不要從根部砍斷,而是留下半人高的樹樁。
如果山頂被遼軍佔領,從上面往下扔滾木礌石,這些樹樁就可以擋一擋。
要是遼軍從上往下衝鋒,這些樹樁同樣可以延緩他們的速度,給宋軍更多的防禦時間。
還有,在山坡和大路之間,同樣要挖一條溝,這條溝不用太深,但一定要夠寬。
從山頂扔下來的滾木礌石,完全靠樹樁擋住是不可能的,到時候這條溝就起作用了,再沉重的滾木礌石,只要掉進溝裡,就都沒什麼殺傷力了。
雖然做了許多山坡方向的防禦措施,但山頂依然要放些人防守,遼軍要想攻佔山頂,怎麼也得付出點代價才行。
山坡方向的防守有了,河邊也不能沒有。
這條河雖然不大,但水量異常豐沛,想騎馬渡河是不可能的。
但遼軍已經不是當年的純粹遊牧民族了,弄幾條木筏並不困難,所以也必須加以防範。
三個方向都有了防備,索性連後方也一起弄了。
要是遼軍能用木筏渡河,誰敢說不會繞到後面去?可不能抱有僥倖心理。
駱天明只是指指點點的這麼一說,工程量可不小。
好在五千人一起幹活,進度也很快,才一天時間就修的差不多了。
第二天一早,駱天明登上小山坡,發現遼軍依然沒有影子,斥候也沒有任何發現。
既然如此,那就將防禦工事再多建一點,也更有把握一點。
等到三天後,遼軍真的到來時,發現這裡已經建起了一座木質的小城,城高足有三丈,必須得用雲梯才能爬上去。
遼軍大部分都是騎兵,最不擅長攻堅,一看這種情況,頓時頭疼起來。
可是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儘快趕去支援友軍。如果繞道而行就要多耽誤至少兩天時間,在軍法上,誤期兩天,那是殺頭的罪過。
因此,遼將只能硬著頭皮,下令進攻!
遼軍跟宋軍打交道的多了,對於攻城也有了不少心得。
尤其是遼國境內也有不少漢民,他們對於製造攻城器械也很熟悉。
於是在準備了半天時間之後,遼軍的攻擊開始了。
對於守城,駱天明還是很有經驗的。
當年他和郭靖固守襄陽,多次打退了蒙元的攻擊。
蒙元軍隊的戰鬥力就不用說了,而且每次都至少動用十萬以上的兵力,攻擊力度遠不是眼前的遼軍能比的。
因此,駱天明應付起來還是很輕鬆的,遼軍的任何攻擊方式都能立即想出破解之法,指揮的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