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天明雖然一直在溪谷鎮隱居,但由於往來青芹園的人不少,所以他對外界發生的事也知之甚詳。

首先是小皇帝劉協,簡直是將一把好牌打的稀爛。

駱天明離開的時候,給他留下了十多萬大軍,以及已經恢復元氣的洛陽、長安兩地。

按理說,他佔據大義的名分,就算是不能中興大漢,起碼保住這兩地的基本盤應該沒問題的。

然而才過了沒幾年,這點家底就被他敗的差不多了。

他先是派呂布去剿滅殘餘的西涼軍,呂布當然要趁機討要好處,要錢糧、要兵馬。

為了給呂布供應錢糧,小皇帝不得已,又將主意打到了土地上,將駱天明收歸國有的土地都賣給了世家。

可是這些土地以前都是洛陽百姓在耕種,變成世家所有之後,他們還能不能繼續耕種,就完全要看世家的臉色了。就算能繼續耕種,地租也高的嚇人,根本沒法養活全家。

這讓百姓都很憤怒,並且將這種憤怒的情緒傳遞給了在官軍中當兵的家人。

在駱天明的麾下時,士卒的家人都有保障,起碼吃喝不愁,士卒自然安心當兵,士氣高昂。現在家人出了問題,他們也就士氣低沉了。

這還不算,駱天明走後,帶走了大批軍官,換上了世家出身的軍官,這些人習慣性的苛待士卒,給他們一口吃的就不錯了,魚肉什麼的根本別想,省下的錢都被軍官揣進了自己的腰包。

這就讓士卒更加憤怒,只是被軍法壓制著,暫時不敢反抗而已。

另外,世家出身的軍官,確實有些具備真才實學,但大部分是酒囊飯袋,根本不懂軍陣,驟然坐上高位,只知道安插親信,打壓反對者,導致軍隊的戰鬥力進一步下降。

最可怕的是,從小皇帝到一眾大臣,都覺得已經傷亡慘重的西涼軍不足為懼,卻不知只要賈詡還在,西涼軍就依然可怕。

最後,一部分西涼軍將呂布牽制在長安動彈不得,另一部分竟然繞道洛陽,然後一鼓而下,將小皇帝和滿朝文武都抓了俘虜。

和駱天明率領的官軍相比,現在的官軍就像是豆腐渣,簡直一捅就破,毫無戰鬥力可言,不然也不會讓洛陽這麼容易就失守。

可惜小皇帝后悔也晚了,他落入了郭汜、李傕二人之手,再次成了傀儡。

李傕、郭汜比董卓還不如,董卓好歹還有點雄心,有些事還不會做。

這兩人就不同了,他們沒有任何顧忌,想坐龍椅就把小皇帝趕下來自己坐上去試試;想睡妃子、公主、宮女,抓了就睡;給小皇帝的供給,則是餓不死就行,別的就不用指望了。

唯一還在反抗的呂布,因為失去了洛陽的補給,也漸漸支撐不住,只好帶著自己的班底逃離長安,跑到兗州的地盤上去了。

之後發生的事,就又回到了歷史原本的軌道上。

曹操、劉備、呂布在兗州、徐州相愛相殺;

小皇帝趁李傕、郭汜自相殘殺的機會逃出洛陽,被曹操收留;

劉備捲入衣帶詔事件中,被迫逃到了袁紹手下,而關羽卻留在了曹操陣營,在官渡之戰時,一刀劈了顏良;

最後兜兜轉轉,劉備還是來到了荊州,被劉表安置在新野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