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對建築的設計,不是沒有自己的東西,但他們設計的都是皇家園林、大戶府邸之類的,只考慮主人家住的舒不舒服,卻從來不考慮下人住的好不好。

駱天明的設計則是將所有人都考慮在內,甚至還設計的上下水、取暖通風等問題。

既然未來的家園這麼完美,眾人幹起活兒來自然也更加有勁,很快就將山谷中的小城建立起來。

小城位於山谷的中心,剛好有一條小溪流過,周圍的平地可以開發成耕地。

周圍山水如畫,鳥語花香,於是孔融給這個小城取名為“溪谷鎮”。

溪谷鎮建好了,但這還不算完,接下來還要開荒,來年才好種上糧食。

不過開荒這種事,就用不著孔融動手了,於是他帶著兩個小廝,駕著一輛牛車,優哉遊哉的去找荊州的文士交流去了。

駱天明雖然也可以不下田,但他身為將領,講究的就是一個與士卒同甘共苦,當然不能逃避勞動。

好在以他的體力,這點活兒根本不算什麼,還沒有平時鍛鍊的強度大。

然而讓駱天明意外的是,孔融一去兩個月,等回來的時候,居然還帶了兩個人,正是蔡邕、蔡琰父女倆!

原來,蔡邕因為曾被董卓平反提拔,所以雖然不認同董卓的做法,但卻心存感激。

因此,在董卓被殺後,哭了兩聲表示悼念,結果被王允認為是附逆,想要殺了他。

要不是蔡琰央求孔融,以出兵援助為條件,要求王允釋放蔡邕,他早就被殺了。

認為蔡邕附逆的人,不只是王允,其他朝廷大臣也有這種看法。

雖然他們也是在董卓的淫威下苟延殘喘,同樣有附逆的嫌疑,可他們卻把蔡邕豎起來當靶子,以此來證明自己和董卓勢不兩立。

於是蔡邕在朝廷裡也待不下去了,只能帶著女兒蔡琰,追著孔融的腳步,也南下荊州了。

蔡邕的老家是陳留郡,他在朝堂上待不下去,也該回老家才對。

這就不得不說朝堂上那些大臣了,既然把蔡邕豎起來當靶子,當然是極盡所能的醜化他,徹底把他的名聲給毀了。

蔡邕覺得自己現在聲名狼藉,回老家若是也被人堵著門罵,還不如不回去了。

再加上蔡琰和孔融相處時,培養出父女般的感情,於是蔡家父女才跟著來荊州。

果然,孔融深知朝堂上那些大臣的醜惡嘴臉,絲毫沒有嫌棄蔡邕的名聲,收留了他們父女。

可孔融不嫌棄,不代表荊州士人不嫌棄,蔡邕居然想在襄陽找個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跟著孔融來到溪谷鎮。

對於蔡氏父女的到來,駱天明當然是舉雙手歡迎的。

他一直想在軍中普及教育,現在跟著他來到這裡的軍官,都是他的死忠,以後重新出山時,這些人就是他的班底,自然要好好培養。

可是能充當老師的人太少了,孔融一點也沒有他祖先的有教無類精神,整天就知道會友交遊,根本不管教育的事,光憑駱天明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

蔡氏父女來了就好了,起碼蔡琰能幫上大忙,看誰好意思在大美女面前不好好讀書?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