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朝廷重振(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現在王允死了,呂布還能靠誰?讓他駐守長安,他總算是有地盤了,即使殘破了點,也比沒有強,所以他是很樂意的。
如此決定,可以說是皆大歡喜,之後經過半個月的準備,整個朝廷終於再次遷移,回到了洛陽。
駱天明解救了小皇帝和朝廷,孔融雖然連屁股都沒挪一下,始終窩在洛陽看書,但論功行賞的時候,也不能漏了他。
沒辦法,誰讓他是駱天明的主公呢,駱天明立下功勞,孔融天然就沾光。
因此,在朝廷重新在洛陽安頓好之後,孔融也被封為三公之一的司徒,頂替了王允的位置。
有了孔融在朝堂上,駱天明就輕鬆了,不需要自己去爭去搶,孔融自然會維護他的利益。
而孔融有了駱天明的支援,在朝堂上的話語權也非常重,連楊彪這種同樣是四世三公的太尉,也屈居他之下,更別提其他人了。
不過孔融不是那種權臣的性格,即使話語權很重,也不會獨斷專行,而是按照官場應有的規則行事。
這樣一來,其他大臣也就有了發揮的餘地,朝中的勢力形成了平衡,小皇帝也真正品嚐到了當皇帝的滋味。
可是小皇帝一旦有了權力在手,立即暴露出他的好大喜功,第一道聖旨,居然是大肆擴軍,掃滅天下諸侯!
此時的天下,只有洛陽和長安兩地,屬於朝廷管轄,其他的地方全都被各路諸侯佔據,互相攻伐不休,對朝廷的旨意陽奉陰違。
最過分的就是袁紹,不但殺了韓馥,佔據了冀州,還和公孫瓚展開大戰,殺的血流成河。
當然了公孫瓚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也是一路諸侯。
還有袁術、曹操、劉表、劉繇、陶謙等等等等,一個個全都不安分。
小皇帝要掃平天下,中興大漢,這個心是好的,可是區區洛陽和長安兩地,他竟然要徵召百萬大軍,這不是扯淡嗎?
經過董卓的禍害,這兩地早已百業凋零,人口大減,即使駱天明經過兩年的努力,也只是剛剛恢復了一點元氣而已。
一下子徵調百萬大軍,將所有男丁都拉來當兵都不夠,連女人都得抽調一半,這怎麼可能?
好在朝中大臣不都是傻瓜,連忙勸諫小皇帝不要亂來,長安、洛陽已經沒那麼多人口了。
小皇帝不得已只好降低目標,可還是定下了徵召三十萬大軍的目標。
孔融等人沒法再勸,只好勉強應承下來,回頭將駱天明找來,商量該怎麼辦。
駱天明沉吟了一下,提出一個建議,建立三級軍隊體系。
首先是重建相當於禁軍的南北兩軍,其中守衛宮城的南軍,從駱天明現有的部隊中調,剩下的和呂布麾下一起編成北軍。
其次是郡兵,從百姓中徵召五萬人,負責洛陽、長安的守城任務。
最後再建立一級鄉兵,平時和百姓無異,就是種地、做工、經商,只有在農閒時分才聚集起來訓練一個月,能抓抓小偷強盜就行,不指望他們上戰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