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長安城重新平靜下來之後,已經是處處伏屍,血流成河。

西涼軍足足被殺了十多萬,最後逃出去的僅有十萬冒頭,可以說只剩殘兵敗將了。

但駱天明現在沒工夫追擊他們,因為在慘烈的巷戰之後,西涼軍雖然被打跑了,可是長安城內的權貴們都被嚇壞了,連小皇帝也是如此,堅決要求駱天明守住城池就行,千萬不能再讓西涼軍鑽了空子。

別的權貴也就罷了,關鍵是小皇帝也這麼說,駱天明只能罷了,先收拾城內的殘局。

別看朝廷被董卓來回禍害了好幾遍,正直敢言的大臣都被殺光了,但還是有不少貪生怕死的人活了下來。

這些人雖然苟且偷生,但畢竟是當官的,能力還是有的,收拾殘局沒什麼問題。

第二天一早,朝廷再次召開朝會,商量接下來該怎麼辦。

駱天明來到這個位面後,第一次參見朝會,雖然他對朝會沒什麼新鮮感,早就參加過好幾個朝代的朝會了,可還是做出一副謹言慎行的姿態,能不說話就儘量不說話。

王允被殺之後,朝中名聲最高的就是太尉楊彪了,此外還有司空張喜、大司農朱儁、衛尉士孫瑞等大臣,都是名傳後世的名人。

不過名人不代表是好人,就憑他們都是世家的代表,駱天明就對他們沒什麼好感。

比如這次朝會,他們就在商量著將帝都重新遷回洛陽,然後讓駱天明駐守長安。

洛陽是駱天明費盡心思攛掇孔融提前進軍拿下來的,又是花了兩年時間,好不容易恢復了元氣,這些朝中大佬,一句話就想把洛陽拿走,將殘破的長安扔給駱天明。

小皇帝早就對長安殘破的皇宮不滿意了,聽說要遷回洛陽,頓時很心動。

但是對於讓駱天明駐守長安,他卻拿不定主意。

小皇帝不是傻子,怎麼可能不知道將駱天明丟在長安是什麼意思?

他現在畢竟還年紀小,心思比較純淨,覺得駱天明剛剛救了自己,就如此恩將仇報,有點過分了。

他卻沒想過,這些大佬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自從駱天明上朝後,一眾大臣都在暗中觀察他,看他是不是和董卓、王允類似,一朝得志就顯露出勃勃野心,提出把他扔在長安,也是試探他的態度。

駱天明當然不是什麼忠臣,他只對他看得上眼的人保持尊敬。

至於小皇帝和朝中這幫大佬,不好意思,他一個看上的也沒有。

因此,他堅決反對自己駐守長安,反手推薦了呂布來承擔這個任務。

不過對於朝廷將都城遷回洛陽,卻沒有反對,讓小皇帝感覺很舒服。

駱天明畢竟是掌握兵權的人,之前的董卓和王允,讓朝廷大佬們都習慣了聽從他們的話,所以駱天明明確表示反對,他們就不敢再提了。

於是就這樣決定下來,朝廷遷回洛陽,由駱天明一路護送。

呂布留守長安,並負責追繳殘餘的西涼軍,務必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李蒙、王方、胡軫等首惡盡數誅殺。

呂布雖然被封為奮武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但一直沒有自己的地盤。

以前有王允這個靠山,有沒有地盤無所謂,各種供給都不會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