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天明既然重新成為西征軍主帥,那麼之前的一切齟齬就暫時都過去了,武將快要跌入深淵的處境,竟然奇蹟般的轉回來了。

說實話,駱天明是真沒想明白,這個彎兒到底是怎麼轉的,但不要緊,反正他也沒有太大的野心,只要能安安穩穩,他就滿足了。

重新回到西北,面對夏竦留下的爛攤子,駱天明和穆桂英就算是天大的本事,也覺得頭疼不已。

一場大敗之後,駱天明、穆桂英、范仲淹打下來的地盤,全都又丟了,而且還損失了大批兵馬。

但最麻煩的問題是,西征軍計程車氣降到了谷底,要不是宋仁宗沒有聽從夏竦的戰報,把武將推出來當替罪羊,恐怕真個西征軍都要潰散了。

即使駱天明的名聲在西征軍裡很不錯,將士們都願意跟著他打仗,可問題是將士們不相信朝廷,萬一打著打著,朝廷再次把駱天明調走,換個類似夏竦的人來接手,不是又把他們坑了?

內部一堆的麻煩要處理,李元昊也不消停,這麼好的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不斷的衝擊宋軍的防線,企圖佔據更多的地盤。

如此內憂外困之下,即使是駱天明和穆桂英搭檔,也很難力挽狂瀾,只能勉強維持而已。

幸好這次的監軍還算靠譜,沒有給駱天明找麻煩,否則局勢還會更艱難。

這次的監軍雖然不是范仲淹了,但也是個名臣,正是富弼。

富弼的背景比范仲淹、韓琦都更硬,他的岳父是晏殊,相當於文臣的領袖。

而富弼本人也相當有才華,否則晏殊也看不上他。而且富弼在年輕的時候,也是相當有骨氣的,硬懟遼國都不虛。

此時的富弼就很年輕,懟遼國也就在不久前。

西夏和宋國開打之後,遼國就大兵壓境,想要趁這個機會訛詐宋國,增加歲幣。

富弼奉命出使遼國,談判歲幣的事情。

在遼國的刀斧之下,富弼一介文弱書生卻怡然不懼,強硬的拒絕了他們增加歲幣的要求。

在談判中立下大功的富弼,回來之後獲得了朝堂上下的一致看好,於是在駱天明第二次出任西征軍主帥時,就把他派來當監軍了。

這麼做的目的,一是給富弼再鍍一層金,因為連文臣都覺得,跟著駱天明能大勝仗,監軍就是跟著蹭功勞的;二是想讓強硬的富弼跟駱天明爭奪軍心,想要培養一個能領軍的文人。

因為范仲淹在朝堂上批駁夏竦的表現,讓其他文臣覺得他是知兵的。

范仲淹才跟著駱天明幾個月,就有如此表現,那麼再培養一個富弼也不難。

等文人有了領兵的能力,武將還有什麼用處?只需要能衝鋒陷陣就夠了。

正因為如此,除了富弼這個監軍之外,還有二十多個文人也跟著來了,他們跟富弼一樣,都是為能夠領兵準備的。

對於這些人的加入,駱天明不但不反對,反而毫不客氣的全都派了任務,讓他們都在實踐中學習。

他們雖然都是文人出身,可在軍營裡打滾久了,他們還會是純粹的文人嗎?

即使他們依然把自己當文人,可其他文人還把這些武將作風濃厚的傢伙當做自己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