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宋仁宗居然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一點都沒考慮。

駱天明自己都懵了,搞不明白宋仁宗為什麼這麼信任自己?他也沒跟宋仁宗多親近啊?

可是宋仁宗既然答應了他的要求,他就無路可退了,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北宋三臃,分別是臃兵、臃政、臃官。

按照范仲淹和富弼的意思,是將這三臃一股腦的拿下,用霹靂手段,快刀斬亂麻。

駱天明聽的直搖頭,他們還真以為改革和用兵是一回事,都能用兵法來解決?

所有問題全都擺出來,一股腦的解決,只會讓所有反對改革的人都跳出來,集結成一股龐大的力量。

要是在戰場上,可以把敵人都幹掉,可是反對改革的人也都是宋人,能都幹掉嗎?

因此,駱天明力排眾議,決定先解決臃兵的問題。

這個問題他已經開始著手解決了,就是將不能打仗的廂軍改成建設兵團。

當然了,全部改成建設兵團也不太可能,畢竟廂軍太多了,要是全都一起開工建設,沒有那麼多的錢糧支撐。

不過沒關係,還有很多類似國企的企業可以建立,比如郵政、運輸、礦山等等,都是需要大量人力的地方。

只是在宋朝,國企不好辦,因為朝廷是不能經商的。

駱天明只能建議,將這些企業都放在皇家名下,收入和支出都走內帑。

宋仁宗自然沒意見,皇家的內帑和國庫差不多,之前打仗的時候國庫空虛,不都是從內帑撥錢嗎?

在大臣們看來,一旦國庫沒錢了,就該從皇帝的內帑中撥款,因為整個天下都是皇家的。

這個時候,他們就不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事了,士大夫獲得了治天下的權力和福利,等到了需要他們付出的時候,他們就一聲不吭。

而且誰要是敢從他們兜裡掏錢,他們就跟誰玩兒命!

正因為內帑已經被視為國庫的一部分,宋仁宗也就不介意用內帑來幫助國家改革了。

於是,數百萬廂軍,都冠上了皇家的名頭,什麼皇家工程隊、皇家郵驛、皇家運輸團之類的。

既然廂軍大部分都改為企業了,而且還是皇家企業,自然就都由皇家派人管理。

之前的廂軍和其他軍隊差不多,軍官都以吃空餉為主要收入來源,間或將麾下的兵卒派去做工賺錢。

現在一下子變成皇家企業的管理人員,再想吃空餉就不可能了,誰要是再敢貪汙,就是偷皇家的錢,可以直接用家法處置。

派士卒去做工更不可能,大家都有很多工作要做,誰還有時間去做別的?

因此,有不少廂軍軍官都開始作妖,想方設法的抵制改革。

單單是處理這些沒什麼背景,且大多沒讀過書的軍官,就讓范仲淹、富弼等人焦頭爛額。

這時候他們才明白,駱天明的先見之明果然是正確的。

連廂軍改革都這麼困難,要是把所有問題都一起改革,得有多麻煩?他們根本應付不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