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宋仁宗問他,有把握滅了西夏嗎?駱天明還真不好回答。

歷史上的西夏,生命力可頑強的很,不但熬死了北宋,還熬死了遼國,連金國都只比他們晚了幾年也完蛋了。

而李元昊此人,雖然人品極其惡劣,行事極其兇殘,但不得不承認,他能立下一國,確實是有真本事的,野心和能力都不缺。

這樣一個人,駱天明要想滅了他,談何容易?

但駱天明這一世既然生在楊家,就不能眼看著楊延昭去死而不管。

因此,他只能咬牙道:“臣願立下軍令狀,若不能剿滅李元昊,臣就自請削職為民!”

宋仁宗雖然仁慈,但卻不是傻子,立即一瞪眼道:“你想得美!你這傢伙的懶散勁兒,要是把你削職為民了,怕是你求之不得吧?”

宋仁宗年紀不大,比駱天明還小一些,但畢竟年紀相若,說話也就比較隨意。

可他畢竟是皇帝,他可以笑罵,駱天明卻不能沒有尊卑,只能笑笑而已。

宋仁宗考慮了半晌,還是讓駱天明和穆桂英先回去,他要和幾個重臣再商量一下。

那些文臣聽了宋仁宗轉述的話,也覺得駱天明說的有道理,確實要防備遼國。

但是,不能因為防備遼國,就將西夏輕輕放過。

此時西夏剛剛建立,正是立足未穩,全力一擊就能滅了他們的時候。

如果讓駱天明這個小年輕掛帥,怎麼能算是全力?恐怕只能算三成力道吧?

若是不能滅了西夏,大宋的顏面受損也就罷了,關鍵是又多了一條需要防備的戰線,每年要多花費多少錢糧?

因此,大臣們議來議去,覺得還是讓楊延昭去打西夏,駱天明和穆桂英鎮守宋遼邊境。

畢竟駱天明在遼國的名聲也不小,對遼軍還是有威懾力的,這樣就可以兩全其美。

宋仁宗和大臣們議定之後,直接以聖旨的形式下令。

既然聖旨已發,這事就算是定了,沒法更改。

這讓駱天明勃然大怒,讓重病在身的楊延昭西征,這特麼不是想讓他去死嗎?萬一楊延昭死在了半路上,還西征個屁?還白白搭上楊延昭一條命。

可惜他此時說什麼都晚了,楊延昭也毫不猶豫的接了聖旨,讓駱天明只能無奈長嘆。

楊延昭率領大軍出征這一天,以佘太君為首的楊家眾人,如同送葬一般,送楊延昭出城。

佘太君也對朝廷的這個決定很不滿,知道兒子這一去就再也見不到了,自然不在乎朝廷怎麼看,故意擺出這麼一副陣勢,給滿朝文武難堪。

宋仁宗也站在皇宮的城樓上目送楊延昭,看著楊延昭顫顫巍巍的樣子,心裡也後悔的不行。

楊延昭都病的這麼厲害了,旅途勞頓都受不了,還打什麼仗?

可惜還是那句話,君無戲言。

既然聖旨已經發出,連皇帝自己想收回都不可能,只能一錯到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