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 再起大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先不要訂閱,稍後修改。
先不要訂閱,稍後修改。
西夏是党項人建立的,而党項人一向依附大宋,著名的將門折家,就是党項人。
而李元昊突然造反,讓大宋怒不可遏,立即決定派兵討伐。
本來最好的主帥人選是折家人,折家一直駐軍西北,和西夏緊挨著,只需一道聖旨,就能馬上出兵。
可是因為折家是党項人,大宋朝廷難免心存疑慮,萬一折家投靠了西夏怎麼辦?那樣的話,不但無法討滅西夏,反而送去了大批的兵馬和地盤。
除了折家之外,西北還有一個種家。
但折家既然不可靠,那就只能用種家監視他們了,一旦派種家去打西夏,萬一折家在後面捅一刀怎麼辦?那比折家直接投靠西夏損失更大。
因此,朝廷還是決定從汴梁派兵,而這個主帥的重任,理所當然的落在了楊延昭身上。
楊延昭已經在家賦閒好多年了,已經成了富貴閒人,身材都開始發福了。
更不巧的是,他不久前生病了,下床都困難,更何況是出征。
宋仁宗也知道楊延昭病的不輕,可除了楊延昭之外,還有誰有資格率領大軍?還有誰有足夠的威望,壓制住折家和種家?
沒奈何,宋仁宗只能連續派人來勸說楊延昭,請他出馬。
如果楊延昭真的拒絕了,以宋仁宗的性格,也真不會強迫他。
但楊延昭能拒絕這個任命嗎?因為宋仁宗說的有理,除了他,沒人能整合西北的軍隊。
可駱天明不這麼想,先勸住了楊延昭,讓他不著急做決定,然後自己帶著穆桂英,進宮去拜見宋仁宗。
他說服宋仁宗的理由也很簡單,就是在大宋征討西夏時,遼國會是什麼反應。
按理說,西夏是從大宋叛離出去的,大宋征討叛逆名正言順。
但問題是,西夏的出現,對遼國是莫大的利好。
且不說西夏所在的地盤也是產馬地,西夏叛離,大宋就更沒地方養馬的,就說大宋多了一個敵國,就會被牽扯很大一部分精力,遼國就能趁機從大宋身上搜刮好處。
因此,大宋這次不僅僅是征討叛逆,更主要的任務,是防備遼國大軍壓境。
要抵禦遼國的大軍,誰能勝任?舍楊延昭其誰?
西夏遠在甘肅、寧夏一帶,距離汴梁遠得很,就算是不能討平,也只是疥癬之疾。
而遼國的邊境距離汴梁又有多遠?中間還無險可守,一旦被遼軍衝破防線,當真是幾日之間就能兵臨城下,才是心腹之患。
所以,駱天明建議,楊延昭留下防備遼國,西夏另派別人,並且主動請纓。
除了楊延昭之外,其他大宋將領的威望都不夠,相比之下,駱天明算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因為駱天明的奶奶佘太君,其實就是折家人,兩家算是姻親。
即使在正治當中,姻親關係是相當不可靠的,連父子兄弟都能反目成仇,姻親算個屁?
但有這麼一層關係,好歹能說上話,就比沒有強。
雖然駱天明說的有道理,但宋仁宗還是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