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駱天明掀起了環保風暴後,杜邦立即成了眾矢之的,引來了無數人的關注。

杜邦集團可不是普通的公司,除了駱氏集團的所有電池公司加起來,才能和杜邦比較一下。

環保風暴把杜邦集團掃進去了,事情就大條了,不知道多少個財團因此跳腳。

而且還不止一個杜邦集團,和孟山都類似的還有不少。

僅僅是這一下,就讓米國各大財團的整體資產,一下子蒸發了幾千億不止。甚至隨著事件的發酵,這個數字還會繼續增長,很可能突破萬億大關!

這可是2000年的萬億,放在二十年後,還得再翻一番!

當然了,環保這把雙刃劍,把米國折騰的半死不活,華國這邊也不好受。

這個時代的華國,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為了發展速度,難免對環保有所忽視。

著名的京城空氣汙染問題被提前引爆,全國各地的汙染問題也被大肆報道,似乎只在一瞬間,華國就成了臭水坑,就沒有乾淨地方了。

這讓國內的某些人,對駱天明也很不滿,你這一招天地同壽,經過國內同意了嗎?米國人是被你坑的不輕,可國內被坑的更厲害,你不該負責嗎?

駱天明該怎麼負責?讓他去治理環境?那不扯嗎?

環境治理是個大課題,需要投入的資金也是海量的,就算駱天明是世界首富,也根本承擔不起。

比如說,首鋼是製造PH2.5的大戶,想要徹底治理,就只能搬遷到地廣人稀的地方。

可是一個首鋼有多少裝置?停產一個高爐一天要損失多少?

再比如,某個縣城,就靠著一個化工廠的利潤,來維持政斧運轉,給老師發工資,發展縣城經濟。

一旦為了消除汙染而上一套環保裝置,化工廠的利潤就沒了,這個縣城怎麼辦?

駱天明或許能扶起幾個縣城,全國數百個縣都存在這種情況,難道他都能扶持?

因此,駱天明的辦法是,又拿出幾項高科技成果,以此來賺取利潤,幫國家多賺錢,然後由國家來治理環境。

說是高科技成果,實際上只是對這個時代來說的,真正的高科技根本不敢拿出來。

類似這樣的技術,駱天明還能拿出幾萬項,這輩子都用不完。

他之所以有這麼多技術,其實只是宇宙飛船的衍生技術而已。

對比一下現代的火箭,就知道要涉及到多少門類的科技成果了。

宇宙飛船比火箭要複雜的多,涉及到的科技更多,駱天明能自己打造宇宙飛船,他得懂多少技術?隨便拿出幾項來,都是超時代的,賺錢還不是輕輕鬆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