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天明的操作手法並不出奇,米國財團經常這麼幹,甚至比駱天明更精通。

可問題是,知道歸知道,想要化解卻很難。

唯一的辦法,就是以錢對錢,駱天明花多少錢,他們就也花多少錢,和駱天明對沖。

指望用愛國情懷,或者民族大義,讓那些替駱天明說話的人收手,是不可能的。

米國的愛國者可沒幾個,愛國者也不可能獲得太高的地位,因為在競爭的過程中,他們早就因為他們的愛國情懷被利用,當成棋子消耗掉了。

所以,這是個拼實力的遊戲,沒實力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滑落深淵。

米國電池企業的背後,確實都有大資本撐腰,要不然駱天明也不會有那麼多麻煩。

但如果為了拯救電池企業,要花超過這些企業本身價值的錢財,這筆買賣就做的沒意思了。

駱天明之所以花費超過超過將這些企業買下的價錢來搞垮他們,為的不是和他們競爭,而是要和他們幕後的大資本開戰,目標不僅僅是電池企業。

電池企業的幕後資本,掌握的企業可不只有電池企業,他們手裡大多有全球上千家公司的股份。

這些公司當中,涉及到破壞環境的專案,自然也不只是電池一種。

駱天明人為的拉高了環保標準,暫時看只針對電池,可接下來就會蔓延到其他方面,到時候這些公司就都會受到影響。

而且只要駱天明開了頭,就會有很多人跟上,就像是滾雪球,駱天明只是滾出一個小雪球,只要雪球滾動起來,後面就不用他操心了,雪球自然會越滾越大,勢不可擋。

那些大資本不是不知道這個套路,但他們萬萬想不到駱天明真的會這麼幹。

因為一旦雪球滾大了,就會變的不可控,很容易把自己也捲進去。

大資本們以己度人,認為駱天明不會那麼蠢,為了打擊對手,把自己也賠進去,這種同歸於盡的招數,他圖啥?有什麼比維持自己有錢人的地位更重要?

可駱天明真就這麼幹了,即使同歸於盡也在所不惜,頓時將對方打了個措手不及。

駱天明掀起的這場環保風暴,迅速席捲了全世界,畢竟環境保護是全世界的正治正確,誰也不敢明確的反對,只能眼睜睜看著所有對環境有汙染的公司股價大跌。

米國的公司相當注重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就算有汙染嚴重的東西,也都藏的嚴嚴實實的。

可架不住有駱天明這個穿越者,後世爆出了很多大公司的醜聞,比如杜邦集團,在半個世紀內,隨意傾倒化工廢物,直接毒害了超過三千五百個家庭,並將汙染擴散到全世界。

還有後世最臭名昭著的孟山都公司,明知道PCB(多氯聯苯)對人的危害,依然堅持生產,不知毒害了多少人。還有DDT,差點把米國的國鳥白頭雕差點滅絕了。

駱天明將這些資料都透過媒體報道出去,立即對這些大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其實杜邦集團早就因為汙染環境被起訴了,他們發明的不粘鍋,使用的塗層中,就含有PFOA,也明知道這東西對人體有害,可依然在使用。

農場主特儂和律師布洛特,排除萬難控告杜邦集團,可杜邦集團財大氣粗,豈是兩個小人物能告得了的?透過關係拖延起訴和宣判,並要求將三千多個案件一個一個的進行審判,估計等將這些官司全部打完,需要八百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