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撥開土豆皮,將剁碎的辣椒灑在上面,這裡沒有醋和鹽等調味品,故而只能這樣草率使用。

土豆的醇香遮蓋了辣椒的辛辣,一口下去倒是別有一番滋味。

楚老在仙山中長久沒有品嚐過帶味道的食物,這一口下去,險些幸福的哭出來。

時事所迫,他逼不得已上山。

而今再想下山難上加難。

他已經無法去接受山底下的環境。

哪怕沒了動亂也是一樣。

鄭州也不勸他,待他將碗中食物吃完以後,鄭州熟絡地收拾桌椅。

一切妥帖以後,鄭州和王守仁在楚老的安排下睡在仙山中,一整宿鄭州都在思考為什麼仙山中的環境會孕育出諸如土豆和玉米在內的等諸多稀奇食物。

最後想來想去也沒個理清頭緒。

便沉沉地睡了過去。

第二日天光乍洩。

鄭州從睡夢中醒來,草草地向楚老打過招呼以後,就帶著王守仁從山的另一邊踱步下去。

路上,王守仁問:“楚老在此處倍感無趣,我們為什麼不帶著他下山?”

鄭州搖頭:“人各有選擇,此處雖然孤寂,卻是他自己選擇的,假若跟著我們下山,反而心不隨願,怕是難以活的更久。”

這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有人希望,有人鄙夷,鄭州對此倒是淡漠。

他們的選擇又不影響更多的人,為什麼要刻意去打破?

這樣對他們反而不好。

鄭州心念通達,與王守仁一路直行,路上一直思考著該如何推廣土豆和玉米的種植。

將他們交給新朝固然是一種辦法,卻不是當下的最優解。

畢竟新朝剛剛建立,百姓對這兩種作物的認識程度有限,貿然種植恐怕會出現問題。

鄭州想的是將這兩種作物交給更熟悉種植的人,先做一波試驗,確定能夠推廣以後,再大批次的種植。

這樣的話成本驟降,也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可是大宋傾頹以後,還有這種能力的人少之又少。

至少現在的新朝沒有。

所以鄭州便秘而不發,沒有將這兩種作物分給其他人。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以後肯定還有更好的對策。

下山以後,視線豁然開朗,鄭州瞧著面前此起彼伏的農田,心中登時一驚,這是什麼地方?

怎麼會有如此多的良田?

要知道大宋衰敗以後,良田就成為了過去時。

怕被官府徵用,很多身處南方適合居住和種植的農戶,都刻意不去種植,怕的就是被大宋官府瞧見,然後徵收。

更主要的是,這裡的農田枝繁葉茂,明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出來的。

這比起北方的農田,簡直就是皓月比星辰。

不可同日而語。

“前頭是諸子百家誰家的地盤?”鄭州問,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只是在等待著王守仁為自己確認而已。

王守仁道:“是農家的地盤,其實這裡不能被稱作是地盤,他們在庫山城中,地位並不高,只負責農業生產而已。”

鄭州笑了出來,這還不算高?

抓住農業生產,就等於是抓住了一座城的命脈,這要是還不算高的話,其他城池也就別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