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令大宋詩壇再進五百年!(第2/3頁)
章節報錯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全詩做完。
宣政樓再度落針可聞。
如果說《滿江紅》憑意境取勝的話,那麼《水調歌頭》就是在意境和用詞還有結構上的無差別抹殺。
雖然李太白很愛詠月。
可在鄭州眼中,還是愛吃肥肉的東坡居士的《水調歌頭»更唯美,也更適合一點。
“這詩可流芳百世。”
“就算大宋亡了,此詩還將流傳下去。”
號稱大宋詩詞一絕的雲墨,已陷入癲狂,大逆不道的話沒經過思索直接說了出來。
對愛詩的人來說,«水調歌頭»絕對可以封神,一生能寫出這樣一首詞,就算是死也無憾了。
“此詞不能只留在傳儒塔裡,我提議等鄭州從傳儒塔裡走出以後,將這兩首詞以他的名義交給全天下所有讀書種子!”雲墨道。
“朕覺得可以。”
這話特意說給楚絕期,這兩首詞要是真流傳出去,大宋讀書人,哪怕不信儒,也會把鄭州當成神一般的存在。
黎幽道宗不怕千夫所指,那就去殺吧。
計劃遠比想象的還要成功。
“文公,第六層試煉,需做幾首詩才能透過?”趙欣問。
他希望鄭州能多做幾首驚才絕豔的詩。
讓他在黎幽道宗面前長長大宋威風。
王文公含羞說道:“臣不知,我做到第三首時便因才盡而主動退出。”
當時的王文公真就冥思苦想了整整一個月。
發覺自己根本想不出以後。
在紙上寫下,寫詩救不了大宋,就抱憾退出。
他倒是希望第六層的考核能戛然而止。
這樣鄭州登上第七層,那賭約他就贏定了。
只可惜,傳儒塔中並未出現透過字樣,也就是說鄭州還得繼續堅持。
在第三首詩的線索出現以前,鄭臨沅走近趙欣,小聲道:“三首即可透過。”
他是正兒八經透過第六層試煉的人,自然明白。
趙欣頷首,也就是說他還有最後一首詩可以聽。
如果可以,他希望一直待在宣政樓裡,看鄭州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