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你禮貌嗎?(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太不把自己當成個單位了吧。
而且瞧這架勢,王文公思忖的還很認真。
鄭州捂嘴咳嗽一聲,問道:“這傳儒塔是什麼東西?”
“這地名我怎麼沒在東京城內聽到過?”
王文公收攏心緒,解釋道:“傳儒塔並非地名,而是儒家存留的儒器之一。”
“在百餘年前,是為測試弟子品性,由當時的儒家至尊在明宗同意下,親手打造。”
“在傳儒塔裡,一切道德品質都會被放大,考核者必須直面心中最直觀的慾望。”
鄭州搖了搖頭,不能讓自己死的東西,他一概都不感興趣。
王文公繼續說道:“能登上傳儒塔一到二層的學子,可成治世良臣,三層到四層,則已有大儒潛質,五層到六層,未來必可成為亞聖。”
“登上八層者從傳儒塔製造至今,還未曾出現過。”
“至於九層你想都別想,數極之層,藏無盡兇險,製造傳儒塔的先輩曾親口說過,連他本人都不敢涉足頂層。”
“其中兇險,不言而喻。”
嗯?
鄭州雙眸陡然一亮。
這又是個作死的機會,而且儒器又沒有個人想法,應該不會整出什麼么蛾子吧?
懷此種想法,鄭州問道:“王祭酒最高到過幾層?”
王文公垂頭輕搖苦笑道:“說來慚愧,我天賦一般,只堪堪登上傳儒塔第六層,便無法再有寸進。”
六層便代表著未來一定可以成為亞聖。
也就是說,王文公已經是大宋朝預備役亞聖。
只待一次契機,他便可參透儒道精髓,成就亞聖。
到時的大宋,只要黎幽道宗不插手,儒道中興的旗幟必將狂卷於大宋朝各處。
所以說,王文公這麼說,其實挺凡爾賽,挺欠揍的,幸好這時候沒有隱匿於地下的儒道弟子出現,不然絕對會甩給這國子監大祭酒白眼。
“八層過於誇張,咱們各退一步,不如將這賭約定在傳儒塔第七層?”王文公念念不忘的還是鄭州。
“第七層近百年來,好歹還有人登上過,八層只存在於傳說,喬長老也別太強人所難了。”
嗯?
近百年儒道衰落,竟然有人登上過傳儒塔第七層?
誰還能比國子監大祭酒更適合中興儒道?
鄭州來了興趣,便問道:“登上第七層的這人是誰?”
王文公左右張望,見四下無人,金鑾殿內嚴肅沉寂,不像是快退朝的模樣,多次確認不會被其他人聽到以後,王文公走上前,貼近鄭州的耳朵說:“那人與你一樣也姓鄭,他就是當朝右相,同時也是你的父親鄭臨沅!”
“什麼?”別說是鄭州了,就連在一旁偷聽的喬詩晗也都驚詫不已。
鄭臨沅是什麼人?
大宋朝最大奸佞,民眾心目中的形象,甚至比天子趙欣還要惡劣。
世人皆說大宋朝能有如此局面,他鄭臨沅難辭其咎。
這樣的人,竟然能登上傳儒塔第七層?
這玩意別是個假冒偽劣的產品吧?
“選擇不同,結局不同,鄭相當初要是選擇留在國子監,或許現在已成亞聖,入朝為官,是他的選擇,也是他的造化。”王文公試圖宏達,但語氣中還是有遮掩不住的義憤填膺。
鄭州遠眺金鑾殿內情形,在龍椅下振臂高呼,噴濺口水的便宜父親的形象,竟是變得微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