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再次測試腦電波生物感應器(第2/4頁)
章節報錯
但進入裡面後才能看到這兩萬平方米的超級建築宛如一個九宮格一樣被初步劃分好了。
當然,這只是他眼中的結構。
實際上,在觀眾的眼中,這兩萬平方米的超級建築裡面絕大部分都還是中空的,只有互相連線的寥寥幾堵牆和一些高聳的混凝土柱。
除此之外,這棟超級建築裡面還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材料和施工用的裝置。
別說是一個普通的人了,就是一臺挖掘機,在這個廣闊的空間中都顯得相當渺小。
這座反應堆廠房,是整座可控核聚變園區建設最早的建築,但卻是建設進度最慢的建築。
從開建到現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呈現在眼前的,依然還只是一個牆體都沒有完成的半成品。
甚至半成品都算不上。
畢竟以一棟建築的標準來說,所謂的半成品不說裝修,好歹得封頂是不。
不過這和反應堆廠房的複雜結構有關係。
和其他建築不同,反應堆廠房是用來存放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所以安全性和防護一定要做到位。
儘管可控核聚變被認為是清潔能源沒有輻射,但必不可免的是dt可控核聚變還是會釋放中子輻射的。
除了中子輻射問題外,更關鍵的是得給這座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建造一些預防核爆問題的結構。
比如能源輸入切斷系統、比如水凝冷卻系統、比如核聚變反應堆強行停止系統等等。
這些裝置的存在的目的就是應對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在運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意外。
而為了佈置這樣的系統,這座反應堆廠房有著有史以來最複雜的結構。
不僅僅是地面,更是地底。
按照圖紙,x1型工業機器人將反應堆廠房下挖出來了近二十米的地基。
這可不是修建高樓大廈那種像打井一樣打圓柱地基樁,而是幾乎將這兩萬平米的土地向下整體挖了近二十米。
工程量之巨大,簡直可怕,挖出來的泥土可以說都不知道該往哪裡堆放。
地基的修建,才是導致反應堆廠房進度遠落後於其他建築的主要原因。
......
進入反應堆廠房,韓元找到進入地底部分的通道,進入了地底部分。
相比較外牆都還沒有完工的地面部分,地底部分的建築基本已經完成了整體的建造。
帶著拍攝裝置,韓元行走在如同地下車庫一般的地下空間中。
除了需要的各種儀器裝置還沒有運送進來外,地底部分的建築已經完成了一部分水、電、空氣迴圈等各種基礎設施的佈置,剩下的部分也正在構建中。
再加上散落在各處忙碌著的x1型工業機器人,走在裡面並不覺得很沉悶。
相反,面對著足足三四個足球場面積大小的地底空間,看著零散分佈在各地的工業機器人,反而有一種空曠的感覺。
韓元四處檢查了一下施工情況,一邊走一邊解釋:“這裡是反應堆廠房的地底部分。”
“深度在二十米,總體被分成兩部分。”
“上半部分負一層佔據空間高度在九點三米,也就是我現在所在的地方。”